问:第61页 , 《核舟记》中“椎髻仰面”的“椎”为什么加注了chu的读音?
答:应该读chu , 不加注音易误读为zhu , 因此今年修订时增加了注音 。
“椎” , 读zhu指“椎骨”;读chu指捶击工具(即“槌”) , 引申为“打击”等义 。
在古代汉语里 , 后者的应用更广泛;但在现代汉语里 , 读chu的意义已由“槌”“捶”等字承担 , 只在“椎心泣血”这样的成语里保留chu的音义 。“椎髻”即“形状像椎(类似于棒槌)的发髻”而非“形状像椎骨的发髻” 。
问:第62页 , 《核舟记》中“曾不盈寸”的“曾”应该读zn还是cn?
答:应该读zn 。“曾”读cn时作为副词只有“曾经”义;而这里的“曾”与《愚公移山》中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不若孀妻弱子”的“曾”一样 , 都是与否定词“不”连用 , 表示加强否定语气 , 可译为“竟然” , 也可译为“连……都……” , 应读zn 。
参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 。
【甭管是什么意思 讲是什么意思】
问:第75页 , 《子衿》中的“宁子不嗣音”的“嗣” , 有的资料注为“通‘贻’或‘诒’ , 给、寄的意思” , 与教材不同 , 哪个正确?
答:教材注“嗣”为“接续 , 继续” , 依据的是《汉语大词典》 。
“嗣”通“贻”或“诒”的说法 , 见于《经典释文》所引《韩诗》的异文 , 不为无据 。“嗣”与“诒”古音相近 , 具备通假的条件 , 可备一说 。但教材依据的《汉语大词典》吸收的是郑玄、朱熹对“嗣音”的解释 , 依据本字作解 , 更为直接 , 因此不采用通假的说法 。
“嗣”通“贻”或“诒”的说法大抵来自网上(如“百度百科”) , 但《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均未给出这一义项 。因此 , 这一说法是不可靠的 , 仍应以教材的解释为准 。
这里顺便提示一下:关于文言文中读音的判定 , 如果教材语焉不详 , 除了咨询教材编者外 , 还可以求助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比较权威、可靠的工具书 , 但不要轻信一般的教辅资料或网络资源 。现在有些老师过于依赖、迷信教辅 , 或是上网随手一搜就轻下结论 , 而缺少查阅工具书的意识 。这种倾向是需要警惕的 。
问:《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过去放在九年级的议论文单元 , 现在放在八年级 , 是否仍应按照议论文的教学方式来教学?
答: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单元 , 单元教学的目标指向不同 , 文章的教学重点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 。
这篇文章现在编入演讲单元 , 这就意味着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它作为演讲的特点 。当然 , 作为一篇议论性较强的演讲 , 其中议论性要素也可或多或少有所涉及 。
问:第108—110页 , 《一滴水经过丽江》可以说是采取了拟人或者拟物的手法吗?
答:严格说来 , 《一滴水经过丽江》既不是拟人 , 也不是拟物 。因为无论拟人还是拟物都是修辞手法 , 修辞手法一般是针对局部的语句而言的 , 而不用来分析篇章的构思和写法 。就像我们从小看的童话 , 童话中的动物、植物以及没有生命的食物可以张口说话 , 我们也不会说它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
推荐阅读
- 鹤顶红头上长白点是怎么回事 鹤顶红是什么
- win10错误651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是什么
- 静字高人解字 静是什么意思
- 投喂 投什么投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 蛋白质对人体的重要性 蛋白质是什么
- 内衣最恶心的穿法 比基尼是什么
- 十五年的时间代表什么 15年是什么年
- 自主招生好还是高考走专科好 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
- 无米炒饭的做法,学生党减肥早餐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