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没有在中国普及的原因( 三 )


既然活字印刷比传统的雕版印刷看起来要优越和先进许多 , 却在在中国古代很长的时间内不能替代雕版印刷工艺 , 这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呢?

活字印刷术没有在中国普及的原因

文章插图
雕版印刷术
实际上 , 造成这种特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 一是活字印刷术在发明之后的很长时期内 , 技术层面上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 , 造成印刷出来的书籍效果远不及雕版印刷的产品 。
《水经注》序注记载:“昨夜江南所进之书有《鹖冠子》 , 即活字版 , 第字体不工且多讹谬 。”从中可以发现 , 早期的活字印刷印出的书籍 , 在版面上存在“字体不工”和“多讹谬”的硬伤 , 这和已经趋于完善的雕版印刷制品完全没法比 。要知道 , 唐宋以来 , 雕版印刷技术和成书质量都已达到高度完美的境界 。具体来说 , 早期的活字印刷与完善的雕版印刷相比 , 存在着几点明显的劣势:
  1. 活字的排印是由一个字一个字捡排起来的 , 极易造成排字行距不整齐或歪斜 , 甚至出现单字打横、倒置的情况 。
  2. 活字排印的字大小有差异且笔画粗细不均 , 甚至字体不同 。活字是一个字一个字单独刻出来的 , 不像雕版是写稿上版然后由刻工统一雕刻 , 因此字体大小、粗细、字体均浑然一体 。
  3. 活字版内的单子存在高低不平的现象 , 这就容易造成印出来的字墨色浓淡不均匀 。即便是印刷前用平板压平 , 但在刷印过程中因活版卡屑不紧 , 仍会出现高低不平情况 。
  4. 北宋至清朝期间 , 活字除了用胶泥、木料制作外 , 还有使用锡、铜、铅等材料制成 。金属活字虽然比较工整 , 但由于金属不易着水墨 , 印刷效果也不佳 。而当时的中国还没有“油墨”的技术配套 。

活字印刷术没有在中国普及的原因

文章插图
雕版印刷很齐整
活字印刷术没有在中国普及的原因

文章插图
活字印刷的全文字体不齐整
从上面分析来看 , 活字印刷术虽然看起来比雕版印刷要先进轻巧 , 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 其技术层面的诸多不完善决定了其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大范围替代已经非常完善的雕版雕刻 。
  • 二是传统文化下形成的保守思维以及艺术审美习惯 ,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活字印刷术的传播与普及 。
一方面 , 在封建社会 , 大多数人们求稳不求变 , 讲究正宗和主流 , 对于新思想和新技术时常持有怀疑甚至排斥的态度 , 对于活字印刷术也是如此 。明代陆深在《金台纪闻》中说:“近日昆陵人用铜铅为活字 , 视板印尤巧便 。而布置间讹谬尤易 。夫印已不如录 , 犹有一定之义;移易分合 , 又何取焉!”便是对待活字印刷术怀疑态度的典型代表 。要知道代表着这种主流思想的官方印书局 , 如果不能认同这项新技术的话 , 那是很难使之得以推广应用的 。科技发明到推广应用的条件和局限是多方面的 , 有历史、环境、配套技术的外在因素 , 更有理念上、思想上的内在因素 。
活字印刷术没有在中国普及的原因

文章插图
雕版确实很美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