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没有在中国普及的原因( 二 )


活字印刷术没有在中国普及的原因

文章插图
活字模排版
然而 , 这个方法虽然印刷时效果不错 , 但却存在两个致命缺陷:一是木活字所使用的木料 , 其木纹疏密不一 , 在印刷完用水去拆洗时会让木活字膨胀变形甚至出现裂纹;二是木活字与融化的黏合物固结后不容易去除干净 。这两个缺陷都对下一次使用活字模板带来了不小问题 。
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毕昇的脑海里 , 工作时想 , 休息时也想 , 就连吃饭睡觉都在苦苦思索着改进之法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 , 他再一次开创性地想出了新办法 , 那就是用胶泥代替木料来制作活字 , 也就是从木活字改为泥活字 。具体来说 , 就是用胶泥制作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 , 在其中一面刻上反体的单字 , 然后用火烧硬 , 便成了单个的胶泥活字了 。此外 , 为了排版的需要 , 对于常用的字如“之”、“也”、“乎”、“者”等字 , 就多制备上十几甚至二十几个 , 以备同一版内出现重复字时使用 。而对于不常用的生僻字 , 可以随制随用 。
活字印刷术没有在中国普及的原因

文章插图
泥活字
用这种方法 , 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印刷效率 , 更重要的是大大节省了印刷成本 , 在那个年代 , 堪称革命式的创举 。
说到这 , 其实还流传着一个与之有关的有趣故事——过家家:相传毕昇在发明了这一方法之后 , 便把它介绍给他的师弟们 。其中一位师弟说:“《大藏经》5000多卷 , 雕了13万块木板 , 一间屋子都装不下 , 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 , 几个月就能完成 。师兄是如何想出这般巧妙的办法的?”“我是向我的两个儿子学的 。”毕昇笑着说 。在场的师弟们很惊诧 , 觉得不可思议 。毕昇接着说 , “有一天 , 我的两个儿子在玩过家家 , 两人用泥巴捏成了锅、碗、桌、椅、猪、人 , 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 。当时我就想 , 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 , 不就可以随意排列 , 排成文章吗?这不是儿子教我的吗?” 师兄弟们听了 , 也哈哈大笑起来 。“但是这过家家 , 谁家孩子都玩过 , 师兄们都看过 , 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呢?”还是那位小师弟问道 。这时老师傅开口说:“在你们师兄弟中 , 毕昇最有心 。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师兄弟们茅塞顿开 。
活字印刷术没有在中国普及的原因

文章插图
毕升的灵机一动
不管这传说靠不靠谱 ,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 没有持续钻研和苦苦探索的精神 , 是不可能发明出活字印刷术的 , 毕昇何其伟大啊!
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 , 为何在诞生之后久久未获得普及?
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 , 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 , 被西方誉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就是这样一项听起来就非常牛掰的古代“黑科技” , 按说应该在中国古代能够得到迅速的普及推广 , 进而带动古代印刷业和文化传播的一次跨越式发展才对 。然而 , 令人遗憾的是 , 活字印刷术自公元1048年前后诞生之日到清代中期的近七八百年时间内 , 在中国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广泛的推广应用 , 一直未能取代雕版印刷占据主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