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句绝语的古诗

五言绝句30首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 , 鹅,鹅,曲项向天歌 。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3、《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 积雪浮云端 。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
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坪尤牒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5、《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6、《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7、《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8、《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9、《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10、《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11、《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 , 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 , 遗恨失吞吴 。
12、《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3、《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 但闻人语响 。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14、《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
15、《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16、《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17、《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
18、《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19、《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来日绮窗前 , 寒梅着花未 。
20、《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2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22、《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23、《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24、《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25、《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26、《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27、《锄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28、《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
四海无闲田 , 农夫犹饿死 。
29、《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30、《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求古诗词六首,最好是五言绝句,简单一点的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3.相思 王维红豆生南国 , 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皆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suo)笠(li)翁独钓寒江雪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望采纳
关于月亮的五言绝句的古诗1,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唐朝 。
诗名:《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又疑瑶台镜 , 飞在青云端解释:小时侯,年少无知,误将月亮当作又圆又亮的白玉作的盘子!2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宋诗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解释: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
(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 。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 , 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 , 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诗名:静夜思解释:映照在井栏上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 。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 , 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
ps. 床是井栏的意思,不是卧室的床4,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孟浩然 唐诗名: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 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解释: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
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 。
这一句点了题 , 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 。
次句“日暮客愁新” , “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 。
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 。
“野旷天低树” , 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 。
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 。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 。
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 。
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 。
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
5,月落乌蹄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诗名:枫桥夜泊解释:这首诗的题目就很精练 。
“枫”是季节;“桥”是地点;“夜”是时间;“泊”是时间 。
四个字,该介绍的都介绍了,“吝啬”到了极点 。
然后首句直接进行景物描写 。
“月落乌啼”,有声有色有情 。
在古诗词中,凡用“月”“乌”者不外乎“凄愁悲苦”四字,太阴西坠 , 乌鹊哀鸣,张继的哀怨之气与郁闷之气贯注其中,不解人意的霜气偏偏充盈天地,为这浓秋之夜和张继心中洒下丝丝凉意 。
视觉、听觉、触觉三管齐下,恰如其分地现出了他的心境 。
同样的景色在不同心境的人心中有不同的感觉 。
同样是秋夜对月独处孤舟,李白苏轼二人定是要“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了 。
但换了失意的人 , 不过是“独步漫长宵,风过花零 , 遥望月空鸣”而已 。
因此,作者在第二句中用一个“愁”字点出全诗主旨,一切描述都是为了突出这个“愁”字 。
寒水微波粼粼,江中渔火点点 , 再加上秋风的低吟,一片片枯败枫叶划过张继心头落在水面,恰恰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前途的迷茫,他的心中仅剩下一种感情--愁 。
秋风送寒,独卧小舟,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这“对愁眠”甚至有几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苦伶仃了 。
一个落第书生形象跃然纸上 。
6,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姜江水流:李白诗名: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解释: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所作 , 表现了对故乡山水与友人的依恋之情 。
首二句写月,以“峨眉山”修饰“月”,则月成为峨眉山独占之月,可见爱月缘于乡情,而将高悬于秋夜天穹之月同时引入平羌江水之流,则江、天、山、月互映,诗境顿生 。
平羌江 , 即今青衣江 。
后二句承江水写舟行,由清溪向三峡 , 明月相随,而思君不见,怀人之情顿生,未点月而月恒在,写怀人而月为媒 。
通篇写月,实亦写人,峨眉山月 , 亦即峨眉山人 。
此外,四句中嵌入五地名,却流畅自如 , 略无斧凿牵强之迹 。
古诗词大全五言绝句五言诗大全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2、《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悍绱涤稚?。
3、《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州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4、《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求唐诗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包括解析和注释《长安晚秋》唐 赵嘏(gǔ)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
赏析:这首七律,通过诗人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 。
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望 , 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 ,景象迷蒙而壮阔 。
【五句绝语的古诗】诗中“凄清” 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 。
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抑郁的基调 。
颔联写仰观。
“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 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 。
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 。
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致;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
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 。
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迷住 , 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觅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 。
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怨,是在慨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哟,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如此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一联是赵嘏的名句 。
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 , 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 ” 。
杜牧如此激赏 ,恐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
颈联写俯察 。
夜色褪?。?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 :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 ,一丛丛似开未开 , 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 , 愁容满面 。
紫菊半开,红莲凋零,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 ;以“静”赋菊 , 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郁的主观色彩 。
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枯荷,追忆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 、好景无常的伤感 ;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  , 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 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写菊而冠以 “篱”字,取意就在于此吧?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景  ,  无不触发着诗人孤独怅惘的愁绪 ;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 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 ;下句用春秋锺仪事,“戴南冠 学楚囚 ”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 归隐之不宜迟 。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流逝由暗而明的变迁 。
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 ,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果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 。
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平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 ,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  , 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 ;加之以黎明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 , 竟夕起相思[①]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②] 。
不堪盈手赠[③],还寝梦佳期 。
赏析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 。
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象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 , 深情绵邈,却不多见 。
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 , 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 。
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 , 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
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 。
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 。
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 。
构思奇巧 , 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 。
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 , 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 , 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
“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 。
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 。
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 。
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 。
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 。
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
这一声“怨长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按律诗的要求,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但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 , 这固然说明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 , 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风貌,另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跟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
古诗词大全,绝句五言绝句 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
有仄起、平起二格 。
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 , 深受六朝民歌影响 。
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 。
五言绝句仅二十字 , 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 , 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 。
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 。
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 。
绝句,或称截句 , 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 。
绝句由四句组成 , 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
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
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简称五言绝句 。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 。
“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 。
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 。
”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 。
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 , 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 , 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 。
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 , 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 。
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 。
五言绝句古诗大全: 《春晓》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
其全文古诗如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 , 花落知多少? 【翻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
《静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 。
其全文古诗如下: 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 , 想起远方的家乡 。
《登鹳雀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 。
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翻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
《江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
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翻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 , 不怕冰雪侵袭 。
《登乐游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
其全文古诗如下: 向晚意不适 , 驱车登古原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翻译】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
《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贾岛 。
其全文古诗如下: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翻译】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采药去了 。
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
《独坐敬亭山》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 。
其全文古诗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翻译】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 , 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 , 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
《鹿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
其古诗全文如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翻译】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
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 , 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
《送崔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裴迪 。
古诗全文如下: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
【翻译】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 。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
《竹里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
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翻译】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
《终南望余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祖咏 。
其古诗全文如下: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
【翻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
《山中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
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
【翻译】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
《宿建德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
其全文古诗如下...
古诗词三首五上的意思和诗“古诗词三首五上”实际应该写作“五上,古诗词三首”,意思是: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
三首诗分别是:《泊船瓜洲》(王安石)、《秋思》(张籍)、《长相思》(纳兰性德) 。
全文: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  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行人临发又开封 。
长相思山一程 , 水一程 。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七句每句5字的古诗词或古诗陆游的《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
岳飞的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
朝天阙 。
【年代】:南宋 【作者】:文天祥 【作品】:过零丁洋 【内容】: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年代】:南宋 【作者】:岳飞 【作品】:满江红 【内容】: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
抬望眼 ,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三十功名尘与土 ,  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 , 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壮志饥餐胡虏肉 ,  笑谈渴饮匈奴血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年代】:清 【作者】:龚自珍 【作品】:己亥杂诗 【内容】: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
从 军 行 (选一)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出 塞 (选一)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少 年 行 (选一)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 , 初随骠骑战渔阳 。
孰知不向边庭苦 , 纵死犹闻侠骨香 。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
抬望眼,仰天长啸 , 壮怀激烈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 , 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 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 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魂欲不胜簪 。
爱国的古诗词有: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 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 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
” 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 , 不肯过江东 。
3、《州桥》【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5、《示儿》【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7、《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
关于古诗的知识5条一、什么叫诗歌 “诗”一词 , 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 。
《诗经》本称“诗” , 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
1、对诗歌的定义: 〈1〉《辞海》: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 。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 , 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
〈2〉现代汉语词典: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2、对诗歌定义的诠释(依《现代汉语词典》说) (1)有节奏、韵律的语言 。
旧体诗在节奏、韵律方面有严格要求 。
尤其是唐代的近体诗和宋代的词,在字数、平仄、对仗、用典、韵脚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
①节奏(或称节拍):指声音的轻重缓急与抑扬顿挫,主要表现在语气的间歇停顿上 。
△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 。
诗歌可以没有严格的韵律 , 但必须有鲜明的节奏 。
郭沫若说:“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
” ②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 。
《辞海》: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 。
△平仄:汉语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现入声字已在普通话中消失) 。
按现代汉语的四声(除轻生)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字在京剧念白中还有:街 。
平仄声的特点:平声:平缓悠长;仄声:短促急收 。
利用文字的平仄,可以使诗歌具有很强的韵律感 。
唱歌时的拖腔都要落平声上才能延长, 例: 歌词 “十五的月亮” 中的 “亮”, 落在liang声上 。
△押韵:指诗歌中某些句子末韵母相同或相近,使音调和谐优美 。
一般偶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 。
新诗有几句押一次韵或不押韵的 。
例王之涣的诗: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凉洲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2)反映生活 ①反映劳动生活:△古歌谣:断竹,续竹 。
飞土,逐肉 。
△《诗经·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
河水清且涟猗 。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产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②反映社会 石壕吏 新婚别 △杜甫的《三史》 潼关吏 《三别》 垂老别 新安吏 无家别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 △杜甫《兵东行》:“车辚辚,马萧萧 , 行人弓箭各在腰 。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诗经·硕鼠》 ③反映边塞生活 △王昌龄《从军行》: (一)青海长云暗雪山 , 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白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哭,古人征战几人回 。
④反映爱情生活:△《关雎》△《孔雀东南飞》△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⑤反映山水田园: △陶渊明《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 , 草盛豆苗稀 。
晨兴理荒秽 , 戴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句: “采局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 △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
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荆扉 。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
即此羡闲逸 , 怅然吟式微 。
△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3)抒发感情: 别林斯基:“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 。
”诗歌抒发感情是多方面的:喜、怒、哀、乐、惊、恐、思 。
例: ①喜: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塞外忽传收蓟北 , 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 , 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 , 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②怒: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
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 , 犹未雪;臣子憾 , 何时灭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③哀:△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三杯两盏谈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李瑛《一月的哀思》: 敬爱的周总理,我不能去医院瞻仰你,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 。
任一月的风 , 撩起我的头发,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 ④闺怨妇思: △李清照《点降唇·闺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
惜春春去 , 几点催花雨……” △李清照《一剪梅·别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所有古诗词《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
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 。
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 。
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
选编这三首诗词,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二是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
牧童 1.课文简说 。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 , 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 , 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 , 这生动的一幕 , 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
2.词句解析 。
(1)“草铺横野六七里 , 笛弄晚风三四声 。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 , 晚风中牧笛声声 。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 , 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
当然 , 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 , 饥来即食,困来即眠 , 无牵无挂 , 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 , 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 ,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
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
舟 过 安 仁 1.课文简说 。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
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 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
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 , 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2.词句解析 。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 , 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 , 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
(2)“怪生无雨都张?。皇钦谕肥鞘狗?。
”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 。
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部赡苁侵苯泳臀柿礁龊⒆樱?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 。
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 , 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
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 。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②松阴一架半弓苔 , 偶欲看书又懒开 。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
)可以参阅 。
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
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
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
清平乐·村居 1.课文简说 。
辛弃疾现存词有六百多首,是唐宋词作家中存词最多的一个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