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桃报李典故的由来 李典故

李典故(投桃报李典故的由来)1.投桃报李典故的由来 [编辑本段]出处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 , 报之以李 。”
[编辑本段]示例
既戒以修德之事 , 而又言为德而人法之,犹~之必然也 。宋·朱熹《诗集传》卷十八
[编辑本段]典故
“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出自《诗.大雅》中的《抑》,只不过是作为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 。
来而不往非礼也 。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 。一般交往中是如此 。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 。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礼仪 。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
2.“投桃报李”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他,比喻友好往来 。
此成语没有具体的典故
因出自春秋时期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的《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译文:人家送我一篮桃 , 我把李子来相报 。)后人用投桃报李表示互相赠送东西,且作为报答的东西更贵重 , 情意更深厚 。
示例:
1、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崇尚投桃报李 , 礼尚往来 。
2、外国朋友送他一本画册,他回送一件工艺品,以示投桃报李之意 。
扩展资料:
投桃报李的近义词
1、桃来李答 [ táo lái lǐ dá ]出自《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
译文:他送给我桃 , 我拿李子回送他 。
示例:自古礼尚往来,所以桃来李答本是应该 。
2、互通有无 [ hù tōng yǒu wú ]出自唐·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
译文:拿出自己多余的东西为他买东西,与他进行交换,就得到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
示例:这里家家互通有无,不分彼此 , 休戚相关,情同骨肉,这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 , 人人勤俭 。
3、礼尚往来 [ lǐ shàng wǎng lái ]出自宋·胡寅《斐然集》:“礼尚往来思报玖;情深吸引屡抛砖 。”
【投桃报李典故的由来 李典故】译文:别人给你帮助,应该在礼节上讲求有来有往;有了感情 , 才能继续来往 。
示例:我过生日时,他送我一个生日蛋糕,他过生日时,我也送去一份,礼尚往来嘛!
投桃报李的反义词
1、忘恩负义 [ wàng ēn fù yì ]出自元·杨文奎《儿女团圆》:“他怎生忘恩负义;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 。”
译文:他怎么能忘掉了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你去雪堆里扶起他 。
示例:此人好夸大,且忘恩负义,你要仔细识他才好 。
2、背恩忘义 [ bèi ēn wàng yì ]出自《晋书·刘聪传》:“沈等皆刀锯之余 , 背恩忘义之类 。”
译文:王沈等人都是受过宫刑的人,也都是背弃恩德,忘却道义的那类人 。
示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如果背恩忘义,天地不容!
3.投桃报李的成语故事 从前,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想早点到达目的地,没来得及住上一个村子的客栈,眼看着天黑透了还没地方住,着急地不行 。
正着急呢 , 在路上碰到一个老农 。他马上把马勒住,在马上喊:“喂,老头儿,这儿有旅店吗?还有多远?”老农头也没抬,不耐烦地说了声:“无礼!” 。
“五里?”他理解成了离旅店还有五里 , 以为不远,猛加几鞭朝前跑去 。但是他跑出几十里也不见人烟,越想越不对头 。
他又把老农的话仔仔细细回想了一下 , 才猛然醒悟过来,马上拨转马头又往回赶 。等他回到原地,没想到那老农还在路边等他 , 急忙下马,先向老农鞠了一躬,又语气非常诚恳地道歉:“老伯,请您原谅,我刚才太没礼貌了,您千万不要生气,请您告诉我,哪儿有旅店?”老农笑了:“年轻人,知错改错就好,我也不该让你白跑路 。
找旅店的路口你已经错过了 。”年轻人一听,心想难道今天要睡在荒郊野外了吗?那老农又说:“不过 , 你可以跟我回家去,今天就睡在我家吧,还请你不要嫌弃 。”
年轻人一听顿时非常开心:“不会不会!这样真是太谢谢您了!”后来大家就用“投桃报李”来形容老农和年轻人这样互相都非常友好,你对我友好 , 我也对你非常诚恳的样子 。出自《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
白话文:他送给我桃儿 , 我以李子回赠他 。扩展资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寓意:要知恩图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是一个汉语词汇,简称投桃报李 。
意思是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 。寓意是要知恩图报 。
比喻相互赠答 , 礼尚往来;也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作谓语、定语;指互相赠送东西 。
来而不往非礼也 。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 。
一般交往中是如此 。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 。
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礼仪 。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 , 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 , 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投桃报李 。
4.道旁李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道理:
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要多注意观察和思考,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从王戎的这件事情中,我们也能看出他具有逆向思维的能力 。而且从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细小的行为,我们不仅能看出他自幼聪明过人,还能看出小小年纪就有一种克制和自律 。因此,在品行方面一定要自律 。
扩展资料:
王戎不取道旁李典故:
故事讲的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伙伴们出去玩儿,发现路旁有几棵李树,上面结满了果子 。枝头被压得沉颠颠的,看上去像是熟透了 。于是,他的伙伴们一个个都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旁边一动不动 。
有人就问他 , 王荣回答说:这树就长在大路旁边,那么多人经过却没有人摘 。可见这李子一定是酸的 。其他人一尝,果然是酸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