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与线》( 三 )


东京警察厅搜查二科的三原纪一警部怀疑佐山自杀与这次渎职案件有关 , 但同样没有证据 。在鸟饲的启发下他回到东京重新展开调查 。他首先调查证明两人是情死的证言 。在东京站实地调查时发现 , 主要目击证人安田的偶然目击极其不自然 , 所以他开始对安田产生怀疑 。随着调查的展开 , 他发现安田的生意和官厅有很深的关系 , 并且与这次渎职案件的关键人物石田芳男部长的个人关系也非同一般 。在三原的执着追查下 , 安田的不在场证明证人链终于出现断裂 。
小说的最后是两封信 , 一封是鸟饲的信 , 谈了对情死假象的疑点和推理 。另一封是安田的回信 , 对整个案情进行了彻底的剖析 , 当他们去抓捕安田时 , 安田已经在家里和妻子服毒自杀 , 案件也就这样结束了 。通过这个介绍 , 我们可以发现这本小说其实包含了两个案件 , 一个是杀人案件 , 一个是某官厅的渎职案件 , 但实际上却是杀人案件已破 , 但渎职案件却不了了之了 。同时 , 不像福尔摩斯那般对整个案件了然于心 , 无论是朴实的相貌衣着 , 还是有限的侦探能力 , 都显示出两个负责此案的侦探都是极其平凡的人 , 但他们最大的优点是执着和坚持 , 互相启发和支持地去完成调查 , 这同时也使得小说显示出一种写实性 。
除此之外 , 该小说也体现出强烈的日常性 , 大量的日常生活场景进入到《点与线》之中 , 许多犯罪圈套的设计都是以日常生活为前提 。松本清张曾说:“许多作品的最初灵感来自新闻报道、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或是某个法律条款 , 其中《点与线》是利用了不让发动搜查权的法律条款 。一般发生死亡事件 , 鉴定科和刑警到出事现场调查 。如果断定是自杀 , 不是犯罪 , 就不会展开调查 。那么对于犯罪嫌疑人而言 , 就是要想办法把谋杀伪装成自杀 。”于是松本设计了这样一个圈套:一对毫无关系的男女喝同样的药在一个地方死去 , 让人误以为他们是情死 。并且 , 为了让这个圈套显得真实可信 , 又设计了让其他人无意识地目击这两个人曾经一起乘坐列车的场景 。
《点与线》中犯罪人的犯罪行为都隐匿于日常性行为之中 , 侦探的任务就是去发掘日常性背后的非日常性的犯罪 , 无论是鸟饲还是三原 , 他们锁定犯罪嫌疑人的灵感 , 不是来自他们超常的智力而是同样来自日常生活经验 。
但作为小说类型中的侦探小说 , 其魅力并不在于日常性 , 而在于作者与读者、侦探与犯罪嫌疑人的智力角逐的趣味性上 。这种趣味性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与破案的难度系数是相关联的 。江户川乱步将侦探小说进行了游戏性强与游戏性弱的区分 , 前种类型中的侦探和犯罪嫌疑人都是天才 , 他们的犯罪圈套和破案方法也往往超出常人的智力 。倒叙侦探小说是后者的典型 , 具有写实主义的倾向 。例如《点与线》中的侦探极其平凡 , 但犯罪嫌疑人却有着超常的智慧 , 同时案件背后又勾连着政府机构的强大势力 , 犯罪嫌疑人为了迷惑侦探 , 依靠机构的势力 , 让众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一个虚假的证人链 , 层层防护 , 这些都增加了破案的难度系数 , 同时也显示出小说最后揭示的不仅是一个犯罪圈套 , 而是社会问题 。也就是说 , 《点与线》虽然是松本清张按照推理小说的规则创作的 , 展示的也是高难度的智力较量 , 但他在增加破案难度的问题上除犯罪嫌疑人的高智商外还加入了社会因素 , 就此而言 , 可以说这是松本对江户川乱步“本格小说”规则的继承与突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