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文秀《端午》)相传,吃粽子、赛龙舟等端午习俗,都与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忠直遭谗、投江自尽有关 。“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人们大声呼唤着他的名字,驾着小船沿江打捞 。他们捞哇,捞哇,可捞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捞到他的尸体 。万分悲痛之下,他们把船上的大米、鸡蛋等食物投到水里祭奠他,也祈祷江里的水族吃了这些东西后,不再伤害屈原的尸体 。有人还把雄黄酒倒进水里,想药昏江中的蛟龙,使它无法张口……流传到今天,人们已不再往江里投粽子了,但有一些活动依然保留了下来,逐渐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于是,在粽叶的清香之中,在龙舟竞渡的鼓角声里,我们总会想起屈原 。他峨冠博带、行吟江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他面容憔悴、悲愤怒吼:“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郭沫若《屈原》,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铁骨铮铮、以死殉道的屈原赋予粽子、龙舟等端午风物浓厚的家国情怀,成为千百年来端午节传承与发展的精神内核,承载着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民族情感 。正是这种家国情怀,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历经磨难而重生,不断续写新的辉煌 。
一枚粽叶、一江龙舟、一个爱国诗人,端午节将自然、礼俗与情感融合在一起,演变为中国人流传千年的衣食风俗、生活方式和文化记忆 。文化滋味余韵绵长,精神力量生生不息 。在传统文化的洗礼中,我们凝聚力量、接续奋斗,满怀信心地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课本里面的端午 课本里的端午】《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8日10版)
推荐阅读
- 绿豆汤为什么煮出来不是红色的,想煮出颜色绿的绿豆汤怎么煮
- 糖醋仔姜最正宗的做法
- 羊奶粉上火吗 服用期间多喝水可避免吗
- 知了猴除了油炸还能怎么吃
- 豆腐乳五行属什么
- 如何选购旅行箱?5大细节攻略必看!
- 葡萄放10多天都不烂还能吃吗,新鲜葡萄与干葡萄干有什么不一样
- 陈醋可以去除糊锅底吗
- 发放过期防暑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