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所强调的这种“惊奇” (wonder) , 正是(前文提到的)他对西利格所表示的 , 自己只是“满怀好奇”的那份“好奇”之由来 。爱因斯坦的一生 , 尤其是思想的演化 ,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 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也就是不断找寻“惊奇”背后那种“深深隐藏着的东西” 。
在爱因斯坦的晚年自述中 , 谈的主要是思想(用他自己的话说 , “我这种类型的人 , 其本质恰恰就在于他想的是什么和他是怎样想的”) , 而很少述及生活琐事 。爱因斯坦的一位医生老友亚诺斯普莱斯 (Janos Plesch) 曾经写道 , 爱因斯坦的记忆有很强的偏向性 , 只偏向于他所从事的科学 , 爱因斯坦很少述及生活琐事 , “不是因为他不感兴趣 , 而只是因为没有足够好地记住” 。爱因斯坦在给普莱斯的信中首肯了这一点:“关于我在个人事物上的糟糕记忆 , 你说得很对 。”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 , 当爱因斯坦偶尔述及生活琐事时 , 往往不可等闲视之 , 因为那往往是对他的思想有过真正“深刻而持久的印象”的事 。
爱因斯坦6岁(1885年)时进了一所天主教小学 , 且跳过一年级 , 直接入二年级就读 。这个“跳级”是“蓄意”为之的:学校规定小孩满6岁才能入学 , 因此爱因斯坦的父母从5岁起为爱因斯坦请了家教 , 以便他一入学就能直接读二年级 。爱因斯坦“跳级”后的成绩如何呢?《爱因斯坦全集》(The Collected Papers of Albert Einstein) 的第一卷收录了爱因斯坦第一个学年(即二年级)结束时 , 母亲鲍林爱因斯坦 (Pauline Einstein) 给她姐姐的信 , 信中写道:“昨天阿尔伯特拿到了成绩 , 他又是第一名 , 拿到了一张很漂亮的成绩表……”在关于爱因斯坦童年的林林总总的说法中 , 称爱因斯坦为“差生”可算是“以讹传讹”的著名例子(“讹”之缘起很可能是爱因斯坦就读的瑞士中学的评分标度逆转过一次 , 使某些粗心的后人将高分误当成了低分 , 并广而告之) , 鲍林的这封信则是显示传闻不确的第一份书面证据 。
爱因斯坦9岁时(1888年)升入了慕尼黑的路特波德中学 (Luitpold Gymnasium) 。这所中学给爱因斯坦留下了很坏 , 甚至称得上令他厌恶的印象 。在去世前一个多月撰写的一篇简短自述中 , 爱因斯坦称路特波德中学是“一个处处使人感到受权威指导的德国中学” , 称其教育与“自由行动及自我负责的教育”背道而驰 。不仅如此 , 爱因斯坦针对学校教育的所有严厉批评 , 无论是否有直接的针对者 , 都或多或少地影射着这所中学[注7] 。
不过 , 路特波德中学是否真的很糟糕 , 却是大可商榷的 , 大约也可算作关于爱因斯坦童年的林林总总的说法中“不无争议”的例子 。比如美国西密歇根大学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的历史学教授刘易斯派伊森 (Lewis Pyenson) 在The Young Einstein (《青年爱因斯坦》) 一书中就认为 , 路特波德中学在当时的德国其实是比较开明的网中学 (“had a reputation as an enlightened school”) , 爱因斯坦对它的印象无可避免地受到了他后来对德国本身的坏印象影响 , 从而有一定的误导性 。爱因斯坦的朋友安东尼娜瓦朗坦(Antonina Vallentin) 在1954年出版的Einstein: A Biography (《爱因斯坦传》)中也提到 , 爱因斯坦早年并未对路特波德中学表示过抱怨或讨厌 , 甚至看起来也并不苦恼 , 他是在很多年之后才开始严厉批评路特波德中学的 , 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派伊森的说法 。不过这两人的说法也各有些言过其实 , 因为如下文将会提到的 , 爱因斯坦未等毕业就自作主张地从路特波德中学退了学 , 这哪怕不代表严厉批评 , 起码也算“用脚投票”地表示了某种程度的抱怨、讨厌或苦恼 。而退学后不久 , 他就申请放弃了德国国籍 , 可见对德国本身的坏印象也是“古已有之”而非只是“后来”才出现的 。
推荐阅读
- 在家学做醋泡鸡蛋 米醋泡鸡蛋
- ICU到底是一个什么科室? 什么是icu病房
- 气质唯美的韩式新娘盘发 新娘韩式盘发
- 考试心态调整及应试策略 考试心理
- 潜水艇鱼怎么养 饲养的时候需要加盐 潜水艇鱼怎么养
- 泡茶的基本步骤! 冲茶步骤!
- 大北农股票目标价是多少_大北农集团最新消息
- 北面后面的帽子怎么收 - 北面1996帽子怎么收纳
- LA柜号是什么船公司 - 船公司价格不出就不能装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