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一篇巧言令色,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心得体会

【共读内容】
01.0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导读学者】
黄裕生:清華大學哲學系 教授
何光顺:廣州外語外贸大學語文學院 教授
宋立林: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孔子)文化学院
孔子与中国文化研究室 主任
崔圣:
【論語晨讀】第609天
孔曆二千五百六十七年 夏曆 丙申年七月十五 2016年8月17日星期三
黄裕生:
今天只有一句话
上一章讲行仁的开端,这一章从否定角度讲行仁
这一章就一句话,表面上也无难解之处 。但是,细究之下,会发现有四个问题可以讨论:1.如何理解巧言与令色?2.是巧言者与令色者都少仁,还是只有巧言同时令色者,才少仁?3.为什么巧言令色者少仁?4.这里的鲜,是指巧言令色者之仁少呢,还是巧言令色者中有仁者少?
何光顺:
是的 。这句话的,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 。"上一章讲践行仁的开端和起点,从肯定角度讲,这章讲非仁的外部表现,从否定的角度讲
黄老师提的这四个问题 非常好 。我们今天就按这四个问题来讲吧
黄裕生:
是的,正面、反面说,这是一种逻辑技巧
何光顺:
这就是扣其两端而用之
这是中庸的方法论说的表现
黄裕生:
我先说一点,然后何老师宋老师继续
何光顺:
嗯嗯,好的 。
黄裕生:
我们一个个讨论 。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 。按通常解,巧言,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好话”,好巧言,就是专说好听的话 。令色,就是善其颜色,总是满脸奉迎 。这里的关键是,不管是巧言还是令色,都是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取悦于人 。为什么要取悦于人呢?当然是为了从被取悦的人那里获得好处 。简单说,为了利益 。
这里,不管是巧言者之巧言,还是令色者之善色,都是装出来的 。王肃有一个说法:“巧言无实,令色无质 。”所以,不管是巧言者还是令色者,抑或两者兼而有之者,在虚表务外以求利这一点上是一样的 。所以,不管是哪种情形,都少仁 。
那么,在什么意义少仁呢?这里说的少仁,当指巧言令色者心中少有仁爱,而非指巧言令色者中无仁爱的多,有仁爱的少 。仁乃性体,本是人人有之 。所以,即便巧言令色者,也不可能全无仁爱 。只是因为汲汲于私利而时时伪装善好,以致掩盖或迷失了仁爱本心 。
何光顺:
巧言,就是专说好听的话,专说好听的话,必然就以讨他人喜欢为目的,是注重听者的感受,而不是注重自己内心的道义的坚持;令色,就是显现出美好的颜色,也是为了讨好听者,也不是注重自己内心道义的坚持 。
黄裕生:
是的
就是无己
这里,巧言令色者之所以少仁,主要在于两点:一是他伪装美善,曲己失真,一是一心取利,私欲是重 。这两者必使其无诚无真而失其本心 。
何光顺:
是啊,其重点在曲其己意以逢迎听者,就是曲道,就是为了某种非道的欲望,以求苟合于人
黄裕生:
曲己而无是非,
程子有一个说法:知巧言令声,鲜仁,则知仁 。很有意味
我要说就这些,下面请何老师宋老 师继续
何光顺:
这第一个问题可以分几个层次 。一是专说好听的话,专意满脸逢迎;二是都重点在讨好听者;三是讨好听者在于满足自己的某种私欲;四是讨好听者满足自己的私欲,则远离了仁道;五是讨好听者就会不择手段,就不符合礼 。
黄裕生:
是的,
何光顺:
当然,这里还涉及到相反的问题,就是我们是否可以有好言,令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