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最初靠什么来确定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有什么作用

现在我们都知道有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俗,并且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已经很久远了,那么猜猜古人最初靠什么来确定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有什么作用?一起来看看 。
猜猜古人最初靠什么来确定二十四节气
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
上古时代确立廿四节气依据“斗转星移”(斗柄指向),现行确立廿四节气依据“太阳周年视运动”(太阳黄经度数);两种确立方法虽然不同,其实造成斗转星移的原因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因此两者交节时间基本相一致 。
二十四节气有什么作用
二十四节气从古至今对人们的生活、文化有着实用价值 。二十四节气是对时间的具体切分,其更替和周期性复现,其中标志节气变化的节气日则是时间推迁和流转的标志性时间,是重要的阴阳转化节点 。
二十四节气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作为农事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二十四节气由此成为了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重要节点与时间坐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时间指针 。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西晋哲学家杨泉在《物理论》中记载:“畴昔神农始治农功,正节气,审寒温,以为早晚之期,故立历日 。”这番话说明设立节气的初衷就是为了“治农功” 。节气以一年为基础,约15天为一节气,划分的24个不同的节气 。
【古人最初靠什么来确定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有什么作用】春秋时期,五经之一的《尚书》有尧帝命人“四仲中量”的典故,确立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等节气 。在《管子·轻重已》中,又增加了“春始”、“夏始”、“秋始”和“冬始”等节气 。时至战国,《吕氏春秋》将节气增加到22个,节气初具雏形 。到了汉初,《淮南子·天文训》增补了小满和大雪两个节气,形成了完整的节气系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