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母亲西瓜,西瓜酱的家庭版


电视剧母亲西瓜,西瓜酱的家庭版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又到了西瓜成熟上市的季节 。“麦子换西瓜,沙瓤的大西瓜”,这天,我在家休息,听到街上传来卖西瓜的吆喝声 。随着西瓜的逐渐增多,价格也就降了下来 。这时候的西瓜好吃,价格便宜,正是做西瓜酱的好时节,我不由想起了母亲做的西瓜酱 。
小时候,每天吃早饭的时候,母亲总是给奶奶倒一小碟黄豆豆瓣酱,母亲是舍不得吃的,就是我们吃,母亲总是限制我们少吃点 。那时候,每家每户的吃喝拉撒都是差不多的,受家庭条件的制约,就是这种生吃的没有过油的豆瓣酱,吃起来也是美滋滋的 。谁家能够除了吃上老萝卜咸菜,能够常年吃上豆瓣酱也是让左邻右舍羡慕的 。当然,能够在生豆瓣酱里,滴上那么一两滴香油是最好不过了 。这种豆瓣酱,一般是轮不上我们兄妹吃的,这是要奶奶吃的 。香油,在那个时段是很稀缺的东西 。80年代初期,那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主要商品全都凭票定量供应——粮票、油票、布票等等 。买油是要凭油票,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有机会买上点儿 。而且要沾吃商品粮的城镇户口的亲戚的光,才能吃的上,一般平头百姓是可望不可即的 。记得有一个故事,说是邻居过年的时候,托人找关系买了2两香油,吃来吃去竟然把香油瓶子吃满了 。原来,农家人吃香油是舍不得从油瓶里往外倒的,用筷子伸进瓶子里,用筷子头沾上一下,然后滴上那么一两滴就很是不错了 。因为筷子上带水,竟然把2两香油吃成了一斤 。当时走亲戚,能够拿上一瓶豆瓣酱,也算是奢侈品了 。这滴上一两滴香油的生豆瓣酱,也是当时的“小康”日子了 。
随着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到户 。农民的小日子逐步好了起来,吃喝不再发愁 。母亲是村里大娘大婶们公认的劳动好手,更是打理家里的过日子巧当家 。家家户户总是在伏天太阳日照充足的时候做豆瓣酱 。别小看了这做豆瓣酱,可是一技术活,不是每个当家的主妇都能做的 。诀窍不仅在于材料的配比,还在于要对黄豆的捂制发酵、搅酱操作以及暴晒条件有很好的掌握 。做好吃了,豆瓣酱香气扑鼻,闻着就想吃,做不好的臭脚丫子味儿,更有甚者生了虫子,只能倒掉 。我敢说,就像当今风靡市场的“老干妈”辣酱,母亲做的西瓜酱也是在亲戚邻居中和“老干妈”的相媲美的 。
【电视剧母亲西瓜,西瓜酱的家庭版】 母亲的西瓜酱,是母亲自己琢磨独创的,是豆瓣酱基础上的“升级版” 。因为母亲做的西瓜酱好吃,于是母亲就成了我们村的西瓜酱师傅 。做西瓜酱是要准备原材料:黄豆、面粉、西瓜、食盐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好工序,母亲的西瓜酱大致上需要四道工序 。
第一道工序做豆饼子 。做豆饼子,就是准备黄豆和面粉 。我记得母亲是按照7两黄豆3两面粉的比例搭配,一般母亲是准备5斤黄豆,然后按照比例再准备2斤多面粉 。母亲先把黄豆精挑细拣,把不好的豆子拣出来,留下饱满齐整的豆子 。在水里泡了,泡软了 。泡过后的豆子个个饱满滚圆,嫩黄嫩黄的,散发着淡淡的豆香,煞是诱人 。在大锅里煮豆到七八分熟了,把煮好的黄豆用漏勺捞出来,倒在篦子上晾凉了,再倒进一大盆里,和面粉搅合在一起 。母亲把搅拌均匀的面块儿,用手拍成一个个小小的饼子,放在晾篦上 。
第二道工序,发酵豆饼 。等到豆饼晾到三四成干的时候,就排放到一个铺满报纸的大簸箩里 。上面盖上厚厚的麦秸,开始让豆饼发酵发霉 。这要操心的,夏日气温高,每天早晚要看的,等到豆饼子发了黄毛的时候,为最佳的时候,长白毛时做起来豆酱是不好吃的;如果发酵发霉过了劲儿,就会发黑,做出来的豆酱就会和臭脚丫子一个味儿 。因为母亲心细,能够掐算好这个时日,左邻右舍的大娘大婶们总是让她来当“技术员”,每年都是看着母亲作豆酱的时候,她们才做 。这个时段,母亲就会跑东家走西家,乐此不疲的为大娘大婶们当义务技术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