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窑炉是砖瓦生产中最重要的技术设施,此前对砖瓦窑炉的研究,缺乏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 。通过综合运用考古学、统计学与陶瓷工艺学理论,对秦汉砖瓦窑炉的工艺技术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该时期的技术交流问题 。较之周代而言,秦汉砖瓦窑炉的尺寸有明显增加,从而使得单窑产量大幅提高,而这一现象与砖瓦在秦汉时期得到广泛应用密切相关 。在砖瓦窑炉的构筑技术方面,秦汉时期多数地区已形成较为统一的技术规范,彼此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比之下,周代不同地区在构筑技术上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异性 。此外,与周代相比,秦汉时期各地在砖瓦窑炉类型上的共性也明显更大 。种种迹象表明,秦汉时期各地在砖瓦窑炉技术上存在广泛交流,且交流的密切程度超过周代 。
我国有着悠久的砖瓦生产与应用历史,早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具有垒砌和铺砌功能、现代形体概念上的六面体烧结红砖,就已出现在黄河流域[1];我国最早的瓦,则大约出现于龙山文化时期[2] 。而在整个砖瓦生产史上,秦汉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砖瓦的发展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生产的砖瓦不仅工艺技术性能出类拔萃,并且式样众多,表面装饰极富变化,故而素有“秦砖汉瓦”之美誉 。
砖瓦生产中,烧制是最关键的技术环节,烧制所用窑炉则是最重要的技术设施 。秦汉砖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其优良工艺技术性能的获得,砖瓦窑炉的作用不可忽视 。目前,对秦汉砖瓦窑炉的研究主要基于砖瓦窑炉的类型学分析,对窑炉类型发展序列、区域特征和交流等问题的研究与探讨[3],而对于窑炉的工艺技术水平(窑炉结构特点与窑炉构筑时所遵循的技术规范,即窑炉的火膛、窑床、烟道等不同功能单位的相对大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能够为砖瓦烧成提供充足的能量),由于研究方法的不足,难以进行深入探讨 。显而易见,砖瓦窑炉作为一类重要的技术设施和手工业遗存,对其工艺技术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意义毋庸置疑 。
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本文尝试综合运用考古学、统计学、陶瓷工艺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秦汉砖瓦窑炉的工艺技术水平及交流问题予以探讨 。而本文的研究思路,对其他古代陶瓷窑炉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 。
一、秦汉砖瓦窑炉的类型
目前已发现的秦汉砖瓦窑炉总数近700座 。其中,河南省数量最多,达200余座;次为陕西省,约170座 。其他地区:北京50、山东44、河北30余、重庆25、辽宁20余、浙江20余、湖北20、广西约20、内蒙古15、贵州13、湖南11、山西9、天津6、甘肃5、四川5、安徽3、福建3、宁夏2、江西1座[4] 。与周代(130座左右)相比,秦汉砖瓦窑炉的数量呈现井喷态势 。
按照火焰在窑内流动方式的不同,秦汉砖瓦窑炉可分为升焰式室形窑(排烟系统位于窑顶)、半倒焰窑(内部结构与升焰式室形窑相同,但排烟系统位于窑后)和长窑(与龙窑相似,但建于平地而非山坡)三类[5] 。其中,可用于类型学分析的窑炉数量约为225座,包括升焰式室形窑9座、半倒焰窑215座、长窑1座 。周代使用的竖穴窑不曾发现 。
按照窑室(火膛+窑床,不含排烟系统和操作坑)平面形状的不同,秦汉的升焰式室形窑可分为A(马蹄形)、B(瓶形)、C(漏斗形)、D(长方形)、E(插头形)五型 。半倒焰窑可划分为A(瓶形)、B(马蹄形)、C(漏斗形)、D(卵圆形)、E(方形)、F(梨形)、G(杵形)、H(扁形)、I(圆形)、J(插头形)十型 。部分类型因内部结构(火膛或窑床平面形状)的差异,还可划分为若干亚型与式[6] 。
推荐阅读
- 瓦特发明了什么,怎么发明的?
- coach是什么牌子,是哪年创立的?
- 盘点三国易读错的十个人名 荀彧怎么读
- 来从楚国游上一句是什么?原文翻译及诗词赏析大全
- 蔡桓公讳疾忌医的故事简述 讳疾忌医什么意思
- 三十而立是什么意思?立的是什么?
- 富含粗纤维的食物有哪些 粗纤维食物有哪些
- 中国最早的字典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发明的?
- 赵州桥建于哪个朝代,有多少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