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买课,能否化解知识焦虑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陈雪 张云光明日报通讯员 龚朵拉
在互联网时代,许多问题都能变成商品 。“跳槽时如何争取到更高的工资?”“如何锻炼自己的演讲技巧?”“如何顺利渡过感情难关?”在网络上的知识问答区,点击付费即可获得各式各样的人生小贴士 。
知识也常以“快餐”方式售卖 。“从入门到上瘾的100堂音乐课”“人人听得懂用得上的法律课”“一套方法搞定所有外语”……打开手机,这样标题的视频教程随处可见 。
“学海无涯,付费作舟” 。当人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迷失方向时,甚至有人推出课程,讲解如何缓解焦虑、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 。一些年轻人苦恼着:本想通过学习知识缓解焦虑,却因为学习知识患上了焦虑,只能无奈地问上一句——“拿什么缓解你,我的知识焦虑” 。
江苏常州地铁1号线开通了“有声图书馆”主题专列,乘客扫码即可听书 。新华社发
“买课如山倒,学习如抽丝”
小黄是武汉某大学大四学生,大学期间,她在知识付费产品上的花费已经过万 。
“我买过公众号里介绍的运营课、写作课,听说小语种好就业,还在网上学过一段时间外语 。上学期听说数据分析行业人才缺口大、工资高,我马上报了网课 。”小黄告诉采访人员,她经常被课程文案里主人公升职加薪的逆袭经历所打动,“似乎只要学了这些课程,我也会变得和他们一样优秀” 。为了毕业时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小黄从大一就开始用付费课程“武装”自己 。
“可是买课如山倒,学习如抽丝,这些课程我都没有坚持上到最后 。”小黄解释,平时学校的课程比较紧张,闲暇时间并不多,而且课程一直都在账户里,有效期很长,所以学习总是一推再推 。“最后随着没完成的课程越堆越多,我的心理压力也更大了 。”
在陕西省图书馆,读者在阅读书籍 。新华社发
被问及是否还愿意继续为知识付费时,小黄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她也指出,她现在的苦恼在于自己仿佛进入了“死循环”,“我的焦虑被课程宣传加重,于是购买他们的解决方案试图纾解,却陷入了新的焦虑中” 。
对很多大城市的白领来说,利用通勤、睡前等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和提升,不仅是一种“潮流”,也是年轻人对抗内卷化的一种不得已选择 。
豆瓣用户伊林调侃自己曾是一个知识焦虑很严重的“资深互联网韭菜”,他注意到身边的同龄人常常对自己闻所未闻的内容侃侃而谈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太大,有种望洋兴叹的挫败感 。所以看到他们上什么课我也立马跟风报名,生怕自己落后了 。”伊林介绍,他曾沉迷于“13天带你读懂中国艺术”“32堂理财课带你钱生钱”等的快餐式课程,想用最短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还以为找到了学习的捷径” 。
在体验过诸多平台五花八门的课程后,伊林表示,如今自己已不再继续使用知识付费产品,课程质量是他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原因 。快餐式的课程篇幅的确简短,但并不系统和深入,更像是碎片化知识的堆砌,“老师不断地抛出各种新奇的专业名词,让我沉浸在‘获得了新知识’的喜悦中,但回过神发现我并没有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
【付费买课,能否化解知识焦虑】
浙江湖州,顾客在书店扫描二维码,收听有声图书介绍 。新华社发
不同于伊林对于知识付费产品所持的负面评价,就职于北京某互联网企业的罗先生仍然是这类产品的忠实消费者 。
罗先生说,自己所在的行业技术迭代非常迅速,想要跟上技术发展就需要不断学习,“我通常会基于工作常用的技术领域,来有针对性地购买课程、进行学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