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不识文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的意思


初读不识文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的意思

文章插图


近日,一则语文老师给同学讲解《与妻书》,学生掩面流泪的新闻,让不少网友大为触动 。语文课本上的许多文章,其情感之浓,力量之撼,动人之深,有的人也许当年已有感受,有的人也许要多年后才能体味 。“很多课文在小时候学,学到的是外壳,因为缺少人生阅历 。长大后经历多了,再读,才真的读懂了文章的血肉 。”
初读不识文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的意思

文章插图
曾有人在网上问: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可以评为最催泪的课文之一吗?
问题一出,底下立刻掀起一阵如海啸般的“回忆杀” 。
有人说:“无论读多少遍都会泪目 。”
有人说:“那是第一次对一篇课文这么印象深刻 。”
有人说:“小时候最恨‘背诵全文’,这是我唯一主动背到倒背如流的一篇 。”


除了《秋天的怀念》,还有人提到了《背影》《凡卡》《金色的鱼钩》《项脊轩志》《爸爸的花儿落了》……
这一个个熟悉的篇名,是否唤起了你曾经的记忆?
如今再读,你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秋天的怀念》
七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学这篇课文,当时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小姑娘,她念着念着声音突然哽住了,几乎念不下去,很快,她,还有全班同学都陷入了一片呜呜咽咽之中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文字可以承载这么厚重的情感 。(@片刻之间)
片段节选: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初读不识文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的意思

文章插图



《背影》
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背影》,讲着讲着就流泪了,我当时很诧异,完全不懂为何 。现在快30岁了,经历了在外求学、工作,经历了一次次站台的别离,终于完全理解了 。(@丁莱light)
片段节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