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象征意义的词都有哪些

有很多,比如说冰雪、杨柳、蝉、月亮、草木、长亭、芳草、芭蕉、柳絮、梧桐、梅花等 。

  1.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 , 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
  2. 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
  3.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 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 借问行人归不归?
  4. 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 , 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
  5.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 , 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
  6.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
  7. 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 。”“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 。”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

诗词中的一些特定意象楼主的问题很抽象所以不好具体回答 。
诗词的意象要靠多读去领会 。
一般的话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象征意义的词都有哪些】”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 , 思乡之愁 。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 , 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
”碛 , 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 , 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 , 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 , 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
“笛中闻折柳 , 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 , 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 以蝉品行高洁 。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 , 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
”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 , 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 , 一片荒凉了 。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 , 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 , 诗人慨叹往事空茫 , 深表惋惜 。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 ,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
《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 , 绵绵思远道 。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悍绱涤稚?。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
10、梧桐 在中国...
中国古典诗词中关于时间的意象诗歌的题材与意象、情感之间的关系可大致整理如下:1.送别诗主要意象:文题(送、赠、别) , 柳、酒、歌、长亭短亭、灞桥、南浦情感要点:离情别绪、深情厚谊、激励劝勉2.爱情诗主要意象:鸿雁、双燕、鸳鸯、青鸟、红豆、桃花情感要点:款款深情、绵绵思念、离愁别恨3.边塞诗主要意象:边关、玉门、羌笛、胡马、黄河、桑干、并州、阴山、长城、黄沙情感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判4.山水田园诗主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春草秋叶、农家小景情感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向往、厌恶污浊、隐逸情怀5.行旅诗主要意象:驿站古道、舟马征铎、杜鹃鸿雁、浮萍飞蓬、孤馆月色情感要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思乡思亲、孤独寂寞、归期遥遥6.咏物诗主要意象:松、竹、梅、兰、菊、蝉、蜂、鹤、雁情感要点:清高孤傲、无畏无求、无人理解、壮志难酬7.咏史诗主要意象:古迹、古人情感要点:借古讽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难酬
古诗意象大全 古代诗词意象有哪些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 , 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
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 。
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
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 , 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 , 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
?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 。
总体观之,营构意向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
? 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 , 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 。
这类意象在我国的诗歌创作中是十分常见的 , 如选入课本中的辛弃疾的词《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月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可以说全词都是铺陈意象,以一连串的意象直接勾画出一幅恬静的乡村夜景图 , 描写景物不着一情字,但又处处可见那浸润其中的作者之情 。
? 比,即我们常说的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 , 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 。
李白的“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就是将青丝、雪这样的意象直接拿来比喻头发,从而使读者的联想一下子清晰起来,明朗起来,生动起来,给读者以无比鲜明的感受 。
舒婷的诗“我是你额上破旧的老水车”一句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在于用老水车这一意象来象征“我”与祖国的某种血肉联系,从而使整首诗作细腻而含有丰富的象外之意 。
?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使这个具象渗透进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 。
创作中白描的使用往往就可看作是一种兴,如臧克家的诗《老马》就是典型的例子 。
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老马的形象,它让大车“装个够”“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只是把头“沉重的垂下”,在这里,老马已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直接的兴起对象,作者以这个形象来寄托不屈的民族个性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
所以,兴这种创作手法是既省笔墨又含义深刻 。
诗歌主要靠意象来构成诗的意蕴,而诗歌中意象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
? 并列式组合 将有关的几组具象罗列出来,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是并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组物象,从而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
? 对比式组合 选取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物象,互为对立,互为映衬 , 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一边是拼杀的血腥,一边是醉生梦死的沉迷,从而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
? 通感式意象 即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几种意象沟通起来 , 互为转化 。
如舒婷的《路遇》“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铃声把碎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前一句听觉铃声转化成为视觉悬?。笠痪涮跣峋跤胄睦砀芯踅恢唬?沟通组合,从而形成了一个非常奇妙的境界 , 铃声能?。迳谆ㄏ? ,使读者不禁为诗人的丰富想像而拍案叫绝 。
? 荒诞式组合 将不合事理逻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组合,也即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在心理感觉中却能够实现 。
如李贺的《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鬼唱”二字石破惊天,它仿佛让人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吟唱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以此来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沉痛与凄清 。
诗笔新奇 , 诡谲多姿,荒诞虚幻中暗合了李诗的鬼才之意 。
古代诗词意象有哪些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盘点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 , 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 , 古人在送别之时 , 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 , 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 , 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 , 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 , 春水渌波 ,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 , 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悍绱涤稚?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 , 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 , 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 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 , 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 , 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
古代的送别意象有哪些?一、杨柳、杨花或柳絮: 古人用杨柳、杨花或柳絮表达离愁别绪,好友送别 。
《诗经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这是所出现的最早的以杨柳表惜别之情的诗句 。
由于“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
郑谷《柳》:“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若春风 。
”以柳絮表达离别之情 。
二、春草: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
三、水:古诗中以水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 。
四、春色: 春草、水、春色都是具体的意象,作者以此来表达具体的情感 , 化无形为有形,化无情为有情,更形象地表达离别之情,仿佛看得见,摸得着 。
宋丹丹说:“你要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
”就是此道理 。
五、送别之地: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 , 此后也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 。
如“长亭”,它是陆上的送别之地 。
既然有陆上的送别之地,就有水边的送别之所 。
除此 , 还有谢亭、西楼、劳劳亭等,都是著名的送别之地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