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即《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首送人之作 。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 。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 。“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给对方一种“伴你同行”的亲切感 。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 。就伯固之“归”,抒说已之“归计” 。
 
原文
青玉案⑴·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⑵
三年枕上吴中路 。遣黄耳⑶、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⑷,老子经行处⑸ 。
辋川图上看春暮⑹ 。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⑺,曾湿西湖雨 。
 
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 。
【苏轼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⑵伯固:北宋诗人苏坚,字伯固,号后湖居士,苏轼友人 。
⑶黄耳:一作“黄犬” 。《晋书·陆机传》:陆机有犬叫“黄耳” 。他在洛阳时,曾系信于犬颈,“吴中”家中,犬又系带回信还洛阳 。
⑷四桥:《苏州府志》卷三十四《津梁》:“甘泉桥一名第四桥,以泉品居第四也 。”
⑸老子:老年人的自称,此作者自指 。
⑹辋川图:唐诗人王维,其有别墅在辋川,曾于蓝田清凉寺壁上画《辋川图》,表示林泉隐逸之情志 。
⑺小蛮:指词人侍妾朝云 。
 
翻译
三年来,你睡觉都梦见回故乡吴中去的路,如今你回家,我叫一条能传书的黄狗跟了你去,希望能得到你到家后的音信 。你若到了松江呼唤小渡口的船只时,请别让水上的鸳鸯、白鹭受惊,要知道那四桥一带,都是我曾经留下过足迹的地方 。
 
我从《辋川图》那样令人动心的画中看着春天将暮时的景色,常常会想起过着悠闲归隐生活的高人王右丞的诗句 。我如果也确定个归故乡去的日期,老天爷也一定会允许的罢!那时,我身上穿的春季衣衫,还是我在杭州时陪伴我的小蛮缝制的,它曾被西湖上的雨打湿过呢 。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 。苏伯固居杭三年,得以归吴中回到家乡去,姑苏一带是苏轼从前曾到过的,熟悉的,这引起他的羡慕,并勾起他自己也想回故乡去过王维式的清闲生活的念头 。词前半写送人归去,后半写自己思归 。
 
此词头几句若用平常话话,不过是:“三年来,你时刻思念家乡,现在回去了,希望今后常来信 。”可现在说成“(我)遣黄犬随去(往),三年枕上吴中路”,便诗意盎然了 。这说明作者不但善于措词,活用陆机黄犬典故的手段也出神入化 。以下数句也很有意思,要说的话不过是:“你这一路去的地方,我以前曾到过,印象很不错 。”写在词中,就举出“松江”(今属上海市),它是从杭州去吴中所经之地,是陆机的家乡,是承上用“黄犬”事而来的 。既有江,便要呼渡;江上有水禽,又因水而说到桥,这样就串联了起来 。要苏坚小声呼渡,“莫惊鸳鹭”,正是写自己曾留情于这一带的美好景物 。这是羡慕,也是庆贺 。
 
写到思归,先借王维表现隐逸生活的画和诗来述说自己心情 。然后点出“归”字,说如此美事,一定能天从人愿 。这比上片所说又进了一步,因为正是苏坚之行才勾起自己思归念头的 。歇拍几句极为《蕙风词话》的作者况周颐所称许,说是“令人爱不忍释” 。苏轼设想自己归时,犹着“小蛮”缝制之春衫,而这春衫曾被“西湖雨”打湿过 。这又是留情于杭州了 。小蛮是白居易守杭时所亲近的人,所以借用 。这看似只写作者自己,其实已暗暗地把苏坚包括在其中了,因为他也在杭留居了三年 。此时一别,岂能不回想共同在西湖边生活的情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