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 尉迟杯·离恨

《尉迟杯·离恨》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又是一篇抒写离愁之作 。一开始“密霭生烟树”,景中已透露前途迷茫之预感 。接着,在流动中表现出离京渐远的过程和凄凉、孤独……种种难言之苦 。下阕前半忆旧 。“旧客京华”本有许多情事可以回顾,但词人却只回忆与妓女们的“欢聚” 。下阕后半又回到现实:“渔村双驿”,这与京都的“珠歌翠舞”的鲜明对比强化了落魄的凄楚 。所以“夜如岁”二句便显得甚有分量 。“梦魂凝想鸳侣”又表现出愁极无聊时,仍痴迷于旧情 。此词营造出的忧愁胜境,独具一格 。
 
原文
尉迟杯·离恨
隋堤路 。渐日晚、密霭生深树 。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 。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 。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 。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 。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 。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 。
 
注释
①尉迟杯:词牌名 。
②密霭:浓云密雾 。
③淡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④冶叶倡条:指歌妓 。
 
翻译
隋堤路上,天色渐晚,沉沉暮霭已包围着烟濛濛的柳树 。当我去河桥深处的船上过夜时,浅灰色的月光已笼罩在水边的沙滩上了 。这画船也真无情,它根本不管前面的塘浦是一大片烟波,只等喝醉了的旅客拥着厚厚的裤子进入梦乡,便载着人们离别的怨恨,开船回到江南去了 。
 
我回想以往在京城客居的日子,常常与女伴们在疏林下偎依,在小槛旁欢会 。曲坊里的艺妓我都熟识,一直看惯了她们戴着珠翠唱歌跳舞 。现在倒好,却往一路只见渔家村庄和水边驿站的地方去;我度夜如年,只好燃起炉香,独个儿自言自语 。有谁想到我如此无聊,总凝神遐想,连做梦也与那些女伴在一起呢?
 
赏析
这首词记述作者离别汴京、前往江南途中,因眷恋京华游冶生活而产生的忧伤心情 。周邦彦三十二岁那年,曾自京师“出教授庐州(今安徽合肥〉”,故有研究者以为词当作于此时 。
 
“隋堤路”,是指宋之汴京至淮河一段的水路,因为是隋炀帝所开大运河的一段,故名 。“渐日晚,密霭生深树”,写徘徊汴堤而未曾登船之际,但见日色渐渐向晚,浓重的暮霭正从茂密的树林中弥漫开来 。接下来二句,化用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诗意,写出主人公独自怅望江天,孤寝船上的情景 。
 
“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 。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这几句写分手时的情景,用的就是借物达意手法 。这词写饯别情景是从郑仲贤《送别》诗脱化出来的 。王氏所谓“诗意出侧面”,是指诗情借物宣泄,迁怨于物 。有情人偏遇着这无情的画舸,它全然不管恋人们难分难舍,将行人连同离恨都载走了 。这里迁怨画舸,就是侧写 。物本无情,视为有情,以责怪于物来表达自己的离情别恨,是借物达意的一种方式;离恨、离愁是一种感情,都是虚的,然而诗人们却常常化虚为实,将愁恨说成是有形体有重量的东西 。这里船载离恨,就是化虚为实 。
 
 
词中主人公的恋人,也是歌妓一流人物 。所以他同歌妓们厮混得很熟,常在一起,观赏她们歌舞 。这欢乐的回忆,与“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恰成鲜明对比 。人由聚而散之际,回想欢乐聚会,必添愁情离怀 。回忆对比,是很能触发情感的 。周邦彦这首词,除用回忆对比外,还有一种对比,就是梦境和现实对比 。“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这个结尾,词评家多以为写得拙直、率意 。周济《宋四家词选》说“一结拙甚” 。谭献《谭评词辨》说“收处率甚” 。这个收尾是不够含蓄的,但是感情还是十分朴实浓烈的 。这里用了眼前实境和梦中虚境相对照,现实是舟中独处,梦中却是鸳侣和谐 。“鸳侣”一词已近于抽象化,形象不够丰满 。但还是足以补出离情别恨的 。
 
【周邦彦 尉迟杯·离恨】此词以宦游途中水驿之夜的情景为中心而将追忆念想层层展开 。全词由景及情,由今及昔,写眼前景采用白描手法,叙写追思往事时用借物达意 。反衬对比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结句直抒性情而不借景烘托,可谓大巧若拙,别具魅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