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一首白居易写的宫怨诗 , 很说明问题 , 诗的标题是《后宫词》 , 全诗如下:
泪湿罗巾梦不成 , 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 , 斜倚薰笼坐到明 。
其实论宫怨诗 , 写得最有名的是白居易同时期的诗人张祜的《宫词》:“故国三千里 , 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 , 双泪落君前” , 读来每每让人肠断落泪 。(其实张祜也是一个锤炼诗句的名家 , 据说张祜作诗时 , 妻子儿女每次叫他他都不答应 , 事后说:“我正要口里生花呢 , 难道还顾得上你们吗?总之 , 在雕章琢句上 , 他也很牛 , 以后再说 。)
(一声何满子 , 双泪落君前)
白居易的这首诗 , 有评价认为过于浅露 , 比如《唐人绝句精华》中就说:“白诗每喜作快语、尽语 , 如‘红颜’句 , 皆嫌快 , 嫌尽 , 不免刻露 。”就是说 , 写得太直白了 , 真的是这样吗?完全不是 , 白居易的浅露 , 只在字面上 , 字面深处的含蓄也是层层叠叠的 , 贾岛他们推敲文字 , 求字准 , 而白居易不但要准 , 还要朴素 。这首诗就是例子:
(贾岛推敲故事的雕塑)
一个后宫女子 , 自从她进入后宫 , 她悲惨的命运就已注定了 。她的一生 , 注定要伴随着无休无止的哀怨 , 这首诗就从失宠宫女层叠的哀怨入手写起 , 妙就妙在 , 诗人表达这层层哀怨 , 却又完全不露哀怨字痕 。全诗看上去如同一幅宫女生活白描画 , 只写情景 , 情从景出:
泪湿罗巾梦不成 。后宫女子期盼君王的临幸而不得 , 这是她的第一层哀怨 , 这层哀怨藏在句外 , 并不显露 。既不得临幸 , 她退而求其次 , 她想早早上床 , 期望获得一个美梦 , 可是“梦不成” , 一个好的梦境也不可得 , 于是又一层哀怨 , “泪湿罗巾” , 只是梦不成的表象 。
(大唐伎乐图)
夜深前殿按歌声 。为什么会“梦不成”呢 , 因为前殿有歌声传来 , 既然前殿有歌声 , 陪伴君王的当然另有其人 , 这是第三层哀怨;三层哀怨 , 从两句诗来 , 咬合紧密 , 丝丝入扣 , 层叠而来……
(红颜未老恩先断)
红颜未老恩先断 。到这句有转折 , 有递进 。如果是女子红颜衰尽 , 自然无须哀怨 , 可是明明青春正好 , 红颜未老啊 , 因此又生第四层哀怨 。说“恩先断” , 自然是曾经召幸过 , 而此时 , 君王身侧 , 早已换作别人 , 曾有的旧恩 , 此时无端断绝 , 自然又有了第五层哀怨 。
【白居易后宫词赏析 红颜未老恩先断全诗】(斜倚熏笼坐到明)
斜倚薰笼坐到明 。她为什么要斜倚熏笼呢?倚熏笼自然是要得一身幽香 , 得一身幽香自然是期望君王在歌舞之后忽然想起自己 。但她一番苦等 , 甚至一直“坐到明” , 也没有等来君王临幸 , 因此又生第六层哀怨 。
表面上没有哀怨 , 却又句句都是哀怨 , 宫中女子层层叠叠的六层哀怨 , 诗人用最简洁的二十八个字就抽丝剥茧般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 这二十多个字 , 不用典 , 不卖弄辞藻 , 就是大白话 , 这当然是诗人经营的结果 , 所以说 , 白居易是名符其实的语言大师 。
当然 , 除了登峰造极的语言掌控能力 , 本诗还得益于白居易对宫中女子的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试想 , 如果不设身处地替宫女思考 , 又如何洞察这种百转千回的女人心事 , 构画出复杂而又矛盾的幽怨内心世界呢?
推荐阅读
- 林徽因的优美散文 林徽因散文诗精选
- 烦恼的说说
- 糯米粉可以用什么代替做汤圆 糯米粉可以用什么代替
- 黄鱼怎么做好吃视频 黄鱼怎么做好吃
- 比喻人学识尚浅的成语造句 比喻人学识尚浅
- 有千和万的成语 千和万的成语
- 围棋九段有哪些选手 围棋九段
- 绿茶泡水是酸性还是碱性 绿茶是碱性还是酸性
- 发生消去反应的官能团 发生水解反应的官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