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研究海水水稻 袁隆平最新成果海水稻

核心提示:(_原题为:袁隆平:海水稻新技术可为我国增1亿亩良田 多养活8000万人口)5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出席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揭牌仪式,他表示,用稻作改良技术改造盐碱地和滩涂,可为我国增加1亿...
【袁隆平研究海水水稻 袁隆平最新成果海水稻】_原题为:袁隆平:海水稻新技术可为我国增1亿亩良田 多养活8000万人口)
5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出席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揭牌仪式,他表示,用稻作改良技术改造盐碱地和滩涂,可为我国增加1亿亩良田,每年多增加300亿公斤粮食,相当于多养活八千万人口 。
《青岛日报》5月8日消息,7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青岛国际院士港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挂帅”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将带领研发团队“主攻”耐盐碱水稻育种及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等,培育高产且适宜推广种植的高产海水稻品种 。
资料图:袁隆平
据了解,所谓海水稻是指抗盐抗碱性水稻(简称“海水稻”),就是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盐度不低于1%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 。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由青岛市政府、李沧区政府与袁隆平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而成,研发中心总部位于李沧区的青岛国际院士港16号楼,海水稻研发试验基地位于李沧区的白泥地公园内,占地40亩,实验室面积4200平方米,实验田块12个 。目前田间试验已全面开展,完成试验品种材料的播种,实验室部分已完成主体建设,预计6-7月投入使用 。
据介绍,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目标是在三年内打造耐盐碱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海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发中心设立耐盐碱水稻育种及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第三代遗传工程不育系杂交水稻技术和稻米品质与食味研究三个研发方向 。
目前,在耐盐碱水稻育种及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方面,该中心已承办第一届海水稻国际论坛,发起成立了国家海水稻产业联盟,牵头制定国家耐盐碱水稻区试标准,目标是在5-10年内利用稻作改良技术改造盐碱地和滩涂,为我国增加1亿亩良田,每年多增加300亿公斤粮食 。
种植海水稻
另据中新网报道,袁隆平介绍说,世界上滩涂很多,中国也有很多滩涂,在青岛的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将研发试用耐盐碱的水稻,计划2020年试验成功每亩产量300公斤的海水稻 。如果中国增加1亿亩滩涂良田,每年将多增加300亿公斤粮食,这将满足八千万人口一年的温饱 。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培育基地研究员张国东介绍说,目前海水稻研发试验基地已完成播种工作,已播种147份海水稻,进行耐盐碱水稻筛选,其中619稻已经到了插秧的时节,这些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耐盐碱的优良特性,预计今年11月份第一代海水稻可以问世 。
在第三代遗传工程不育系杂交水稻技术领域,该中心已经全面开展不育系改良和全面配组工作,第三代技术将面向全球30亿亩稻田,开展国际育种协作,争取在5-10年内实现10亿亩以上的“中国造”杂交水稻技术覆盖 。
资料图:袁隆平为国际友人讲课
在稻米品质与食味研究方面,该中心已着手建立从水稻基因谱系研究、土壤改良、种肥药植保研究、稻谷烘干存储、加工碾磨过程、大米烹饪水量配比、烹饪曲线研究等全生命周期品质食味的软硬件研究平台,利用智能化烹饪终端,建立全国乃至全球稻米烹饪大数据云平台,打造全球首个分布式稻米口味互联网+研究平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