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020洛阳元素,胡服最早由谁引入中原?

学习强国洛阳篇(上)


洛阳市,简称“洛”,别称洛邑、洛京,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截至2019年3月,洛阳市共有龙门石窟、汉函谷关、含嘉仓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 。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及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河出图、洛出书”,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均诞生于此;班固历时25年著成的《汉书》、贾思勰创作的第一部农业科技专著《齐民要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等均著作于此;道学发源于此、儒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理学光大于此,自古就有“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誉 。
1.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的________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被誉为中国最大的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 。
A.云冈
B.龙门
C.麦积山
答案:B
2.中国古代连续开凿时间最长的石窟是( ) 。
A、龙门石窟
B、麦积山石窟
C、云冈石窟
答案:A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 。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 。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 。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 。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 。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卢舍那大佛 。
3.唐代阙楼作为礼制性建筑,其最高等级为【 】
A.皇阙
B.三出阙
C.二出阙
D龙凤阙
答案:B


三出阙是中国古代最高礼制的都城门 。是古代皇帝享用的的最高礼制 。阙是门前道路两旁高起的建筑物,多建于宫殿之前,不仅是宫殿的重要装饰物,而且是国家颁布政教法令的地方,称之为“象魏” 。阙有单阙、二出阙、三出阙之分,天子用三出阙 。目前仅洛阳一地发现有三出阙的城门,洛阳城应天门一侧三出阙,两侧共六阙 。这是古代都城宫城正门最高礼制 。
4.中国中原地区种植葡萄始于【 】
A.东汉
B.西汉
C西晋
答案:B


葡萄原产亚洲西部,自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引进大宛葡萄品种,中原内地葡萄种植的范围开始扩大 。
5.唐代壁画中常见胡服,胡服最早由【 】引入中原 。
A.汉灵帝
B.北魏孝文帝
C隋文帝
D赵武灵王
答案:D


胡服是古代诸夏汉人对西方和北方各族胡人所穿的的服装的总称,胡服进入华夏,始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 。
关于中原:民国时期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对中原解释道:“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 。”由此可见,古代所说的中原大体有广义和狭义,不过两种含义都大体指的是河南及其周边地区 。
6.中国早期的指南针也被称为“( )”
A.滴漏
【学习强国020洛阳元素,胡服最早由谁引入中原?】B.罗盘
C.华表
D.日晷
答案:B


7.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为哥伦布、麦哲伦实现远洋航行提供重要技术保证的是____ 。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答案:B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指南针常用于航海、旅行和行军中 。
由于磁性指向工具常常被置于一个标有方位的圆盘之上,因此早期指南针也被称为“罗盘” 。
早在战国时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发明了实用的指南针 。中国道家人士制成了司南 。指南针主要用于堪舆、祭祀、礼仪、军事等领域 。魏青龙三年(235)八月,洛阳人马钧受魏明帝曹叡之诏制作指南车 。马钧,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魏国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市)人 。
8.传入西欧的四大发明,对欧洲思想解放起到直接促进作用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答案:A


9.我国考古发现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是____时期的 。
A、东汉
B、商朝
C、西周
D、西汉
答案:D
我们印象里都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但实际上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 。西汉时期出土的植物纤维纸,是蔡伦造纸的前身 。蔡伦扩大了造纸原料的范围,破布、鱼网、树皮、麻头等都可以造纸,其中树皮造纸更是他的发明 。他的造纸工艺更为精细,造纸术到他这里,摆脱了纺织品附庸的地位——此前都是利用纺织之后抛弃的副产品来造纸的,蔡伦将造纸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工艺 。
1990年8月18日至22日在比利时马尔梅迪举行的国际造纸历史协会第20届代表大会一致认定,蔡伦是造纸术的伟大发明家,中国是造纸术的发明国 。据洛阳市地方史志编委会考证,位于洛阳汉魏故城近郊的缑氏(今本魏书注:“纸氏”作“缑氏”,马涧河流经缑氏那一段河流古时为“造纸河”,沿岸原有“造纸河碑刻”,现已失损 。)
10.北宋____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 。
A.蔡伦
B.毕昇
C.沈括
D.王祯
答案:B




11.《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时期史学家( )编撰 。
A.班超
B.司马迁
C.班固
D.司马相如
答案:C.


汉明帝时任命班固为兰台令史,命他在兰台把未完成的《汉书》继续写下去 。从此,班固便集中精力,“以著述为业”,一直坚持到公元82年,终于著成了在中国史学史上与《史记》齐名的《汉书》,前后历时25年 。
12.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 )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
A.《齐民要术》
B.《农桑辑要》
C.《王祯农书》
D.《农政全书》
答案:A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493年北魏高祖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
13.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被誉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史书是____ 。
A.《太平广记》
B.《武林旧事》
C.《资治通鉴》
D.《册府元龟》
答案:C


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雍容平静的洛阳城迎来了近50岁的御史台司马光,自此馈赠给他15年的时光,让他从容完成了那部煌煌编年体巨著《资治通鉴》 。
14.“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出自———政论家王充的《论衡》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答案:A


《论衡》一书为东汉思想家王充(27-97年)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 。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读书,过目成诵,遂博通百家之书 。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后,王充归乡里,屏居教授 。王充喜好论辩,开始似诡异,最终确有实理 。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 。
15.东汉时期崔寔撰写的———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农书中农家月令这一系统最早的代表作” 。
A.《礼记月令》
B.《农桑辑要》
C.《四民月令》
D.《农政全书》
答案:C


崔寔今河北安平一带人,东汉后期政论家、农学家,著有《四民月令》 。由于在五原郡任太守职政绩卓著,被推荐为带有边防重任的辽东太守,不幸的是,在赴任途中,他的母亲病故了 。回乡,为母行丧 ;丧满,升为尚书;遇党祸,免归 。《四民月令》就在他家居洛阳时模仿古时月令所著的农业著作,成书于2世纪中期,叙述田庄从正月直到十二月中的农业活动,对古时谷类、瓜菜的种植时令和栽种方法有所详述,亦有篇章介绍当时的纺绩、织染和酿造、制药等手工业 。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颇有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