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唐朝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吗
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
唐朝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杜甫 。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唐朝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

文章插图
文学特点: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 。
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
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
杜甫是什么诗人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被人称为“诗圣” 。下面是相关的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
生平介绍:
家世背景
公元712年(壬子年)杜甫降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南瑶湾村 。[4]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5]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6],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
年少优游
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8]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过了4年,秋天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
仕途不顺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 。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 。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10]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