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画过绿色的竹子,竹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六 )


这个是吴镇的,黄王倪吴元四家之一,另一个画家,他画的风格比较萧索,和另一个画家,倪瓒等人是一样的,这个风格上都是相近的,因为元代画家他有个理论,比如说,倪瓒,倪瓒画竹,他以为像不像竹无所谓,你认为是芦苇也好,是马也好,那无所谓,但是我是在抒发胸中的逸气,他是在表现他的内心情怀,表现自己的精神 。
这是扬州八怪的,扬州八怪有个金农,金农在扬州八怪当中是文学修养非常高的一个人,他画梅花画竹子,他爱竹子的格调,显然跟别人不太一样更诗意化,写诗一样画梅花,像写
诗一样画竹子 。
这个大家更熟悉了,格调一看就是郑板桥的,画竹是扬州八怪中成功最高的一个人,郑板桥,当过两个县的知县,后来从潍县弃官之后,就到扬州卖画了 。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孤傲,很有竹子的这种风格,所以官场不如意,但是,绘画上的成就,清朝政府少了一个很好的县官,但是中国历史上多的一个很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一些绘画成就是前无古人的 。所以,尤其在画竹上,他以大自然作为自己的生活老师,艺术上师从的主要对象,月白风清窗户纸上的竹影,往往是他的模仿对象,所以,郑板桥又注意把竹子和社会联系起来 。县衙里的萧萧竹声,他联想到的民间的疾苦声,这样在对一个画家来说是很不容易的,郑板桥这个人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人物 。几杆清瘦竹代表了他的人格,代表了他政治上的、社会的一种关怀 。都是郑板桥的竹子 。历代的绘画,我由于时间关系,只好减了一些画家,到此为止 。
四、启示
张:刚才我讲到就是说,我们对竹子栽培和竹景构建,重视以竹的审美来陶冶情操是值得我们在现在的竹子栽培和竹景构建中的来借鉴的,人们很早以前,就认识了竹子的美,《诗经》、《楚辞》对于竹子的形象美都有很多的描写 。那么到了,《礼记·礼器篇》就把竹箭松柏四时不改柯易叶来比之人,赋予竹子以品格美,“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在以后的诗文当中这种品格美越来越多的颂扬于阐发,刚才讲过的就不再重复了,比如刚才讲到的白居易与苏东坡 。当然他们那些认识是时代的局限是明显的,那么,到了现代对于竹子品格美的颂扬,很有代表的一篇散文就是诗人袁鹰在上世纪50年代写的《井冈翠竹》,他着重颂扬井冈山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借物喻人来歌颂战争年代,根据地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新一代建设者不畏困难的奉献精神 。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将不断地赋予竹审美以新的思想内涵,对其品格美的认识也会不断丰富和深化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赋予竹的“本固心虚|直立不已、高风亮节、夷险一致”的品格,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反映,也是应该永远积极继承的 。
因此,虽然园林的发展,使竹子的栽培,有了更广阔的领域,竹景构建的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是,深入发掘竹的文化内涵,在展现竹的形象美,竹景的外在的形式美的同时,启发人们去感悟竹的品格美,和竹景的意境美 。从而在思想上,心灵上得到有益的启迪和陶冶,还是园林工作者需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的课题 。
五、提问
李:下面请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 。
问:向老师提个问题,宋代文与可画竹,清代郑板桥,还有苏虚古也画竹,当代的文学大师启功先生也画竹,他们的各具神韵,请问老师他们对竹的欣赏趣味跟爱好有什么不同?
答:在传统上,他们对竹子的欣赏趣味在画中笔墨表现以及追求这个文化、画外的那种韵味和意境实际上是一致的 。我觉得先生,你问的意思是古代的那样一些画家和当代画家有什么不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