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画过绿色的竹子,竹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四 )


(三)第三阶段: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兴盛期和成熟期
第三节就是跨越了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兴盛期和成熟期,这个时期,大体上是从中唐以
后已经到明清 。隋唐是我们园林发展的全盛期,到了宋代开始进行成熟期,一直到明清,那么竹子的栽培和竹子的以竹成景这种构景形式,它这个发展和当时文人园林的兴起和发展直接有关系,竹景的构建在这个时期更加追求意境的蕴含 。
我们国家研究园林史的专家周维权教授在《中国古典园林史》当中,这么讲文人园林,“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之更侧重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 。”那么,中唐以后,中隐思想在士大夫阶层流行并且转化为隐于园的追求,和过去的遁迹山林、归田隐居不一样了,它要求去隐于园,在园林里实现所谓壶中之隐,到宋代就更为盛行 。那么,这成为中唐以后,文人园林兴起的一个基础 。(20:15)
园林史上第一位文人造园家,刚才已经说到白居易,那么他对中隐思想的诠释,以及对泉石养心怡性的营园主旨,还有他的营园实践,他一生建了四处园林,其中下工夫最大的就是他晚年经营的在洛阳的履道里宅园,待会来要谈到 。那么他这些营园,他这些理论和实践,对于文人园林的发展是有深刻的影响 。
那白居易在众多的园林观赏植物中,对竹子是情有独钟的,刚才说到他履道里宅园,他这么写他的履道里宅园,说是“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开篇就是这样 。就是说它以水和竹为主构建了一处“地与尘相远,人将境共幽”的园居环境 。而且,他又在他写他的园居的生活的一首诗里面又这样写,这首诗叫做《池上竹下作》 。他这么写,“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可师”,那么,又把水和竹作为理想人格的一种寄托,引为师友,他的影响是很深的 。刚才也讲了,白居易的《养竹记序》 。
那么到了宋代,文人园林就更为兴盛了,园中的竹子种植,也就更为普遍了,而且有一个特点,就是多数都结构为大面积的林景,于林中取径或者是构亭筑屋 。那么在林子里面开出竹径来,在林子里面做亭子、建庭堂,这样创造一种清幽深邃的景观 。那么,李格非当时写了有《洛阳名园记》,他记了洛阳的十九处有名的园林,其中,多数都有这种以竹成景的情况,而且有“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的说法 。在当时的江南文人园林中,以竹景著称的就更多了 。有沈括的梦溪园在润州,就是现在的镇江 。还有叶梦得的叶氏石林,洪适的盘洲园等等,不胜枚举 。那么,当时受文人园林影响很深的皇家园林,宋徽宗参与营建的这么一个皇家园林,很有文人情趣的一个皇家园林,那么它也有面积很大的竹林幽胜区,那么,竹景的构建为士大夫文人创造了一种在城市山林中做壶中之隐的清幽环境 。
那么,竹子有它的特点 。它生长迅速,成林很快,用竹子来作为构建园景形成园林环境的材料有它的特殊的优点,就是它效果来得很快 。而且,竹子用咱们现在的话说,那么它在
治尘减噪这方面,环境的效益也是很突出的所以它很容易形成一种清幽的环境,那就是可以不闻车马喧,避开城市的喧嚣 。
在宋代竹子也开始成为追求雅意格调的文人画的主要题材 。刚才李老师讲了很多 。我不再说了,影响很大的当然是当时的文同,苏轼 。那么,宋代开始,墨竹画的发展,是在元可以说是画的人很多,一直到明清,成就是很突出的 。
那么在诗文中,也把竹子作为重要的吟诵的对象,其中也包括大量的题画诗,我们很多的画墨竹的画家本身的文学素养是很高的,很多诗都是画家自己做 。所以,当时为什么咏竹的诗很多,一方面是对竹景的、对竹子的实际的题材的应用,还有很多是提在墨竹画当中的诗 。这时候,形成诗题画题也是景题的这种局面,三者相互影响,竹景也成为园林追求雅意格调的手段,成为园林雅意格调的一种象征 。(25:3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