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印章基础知识,赵之琛和赵之谦是兄弟( 五 )


[邓石如]:邓石如,原名琰,他是清代最杰出的篆刻家之一 。早年曾刻苦研究秦汉金石碑刻,篆、隶、真、草被认为清代第一 。他把深厚的篆书功力用之于篆刻,突破了以秦汉玺印为唯一的取法对象的狭隘天地,扩大了篆刻的表现范围 。作品苍劲庄严、流利清新,开创了一代印风 。极大地影响了稍后的吴熙载、赵之谦、黄杜甫和吴昌硕,从而为万紫千红的晚清印坛奠定了基础 。邓石如虽然也列为“皖派”,但由于影响深远,一般专称为“邓派” 。
[吴熙载]:吴熙载,字让之,书画篆刻都精,篆隶功力很深 。为清代理论家包世臣的学生 。他的篆刻最初取法汉印,三十岁左右看到邓石如的作品,敬佩不已,于是、篆刻均师法邓石如,从而把“邓派”艺术推向了高峰 。由于邓石如作品传世甚少,所以名为师法邓派者实际大多以吴氏为宗 。他的作品对黄杜甫、吴昌硕有很大的影响,吴昌硕曾说过,“学完白(邓石如)不若取径于让翁(吴熙载)” 。甚推崇可想 。吴熙载的篆书飘逸劲健,表现在篆刻上用刀迅疾使刀如笔,笔意圆转流动,气势醋畅淋漓 。每字结构的转折连接处和线条的延续处,都充分表现了的用笔 。边款多作单刀草书,象他的墨迹一样娟美,都可说是别开生面 。师承邓派的名家还有吴咨、徐三庚等人,虽各有成就,但均不能与吴熙载相比 。邓、吴的成就,不仅因他们的作品出众,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一味摹仿前人作品,对篆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具有革新意义的贡献 。
[赵之谦]:赵之谦,字bian叔,别号很多 。他是邓石如之后,独具创新精神的大艺术家 。书画篆刻都具有很高的成就 。篆刻融合皖浙两派,在秦汉玺印的基础上,吸取了秦权量、诏版、古钱币、镜铭及碑版等篆字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资的领域,别创新格 。赵之谦篆刻在章法上提倡有笔有墨,所以虚实对比感十分强烈,朱文生动活泼,白文稳健雄浑,偶以单刀刻印,成为篆刻艺术写意派的先驱 。他用北魏书体来刻款识,或单刀入石作阴文款识,或效法“始平公”作阳文款识,在方寸之间,重现北魏书的雄伟奇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赵之谦的成就超越了他的前辈大家丁敬和邓石如,也超越了他同时代的吴熙载,篆刻艺术通过赵之谦又迈入一个新的天地 。
[黄士陵]:黄士陵,字牧甫 。安徽黟县人 。父母过世后曾在南昌以照相为业,后长期客居广州,因此艺术上可称他的一派为“粤派” 。篆刻初从浙派入手,逐渐进入对邓石如、吴熙载、赵之谦的研究 。后来到北京友人看到大量的金石资料,使他大开眼界,于是在秦汉的基础上进一步取法钱币,秦权、汉镜、碑碣、瓦,特别着意于商周铜器、两汉金文,终于在皖浙两派之外,自成一家 。黄士陵的篆刻运刀爽利,不加修饰 。白文取法汉铸印中光整一路的作品,在赵之谦的基础上以薄刃冲刀来体现汉印的方劲挺拔;朱文试点亦是锋棱毕现 。章法讲究疏密穿插,线条锋锐挺劲,光洁妍美似,看不呆板 。在貌似无意中包含着无尽的变化 。边款以冲刀刻魏书,亦独具面目 。
[吴昌硕]:吴昌硕,原名俊卿,别号很多,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他是清代最后一位大艺术家,与吴(熙载)赵(之谦)黄(士陵)并称晚清四大家 。诗书画印造诣极高 。他的篆刻先从浙派的陈鸿寿入手,继学徐三庚、赵之谦,最后通过吴熙载和钱松的刀法,加上对秦汉玺印和封泥瓦陶文字的研究,终于在转益多师中得到统一,形成老辣挺劲,雄浑苍古独特面目 。吴昌硕的早年涉猎甚广,中年以后专攻石鼓文,结合吉金文字的结体用笔,朴茂雄健,自生新意,发展了篆法,从而为他的篆刻突出陈规、自立门户,?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他使用的钝刀切石的刻法,更使他篆刻显示出古朴、苍劲、浑厚的天趣 。他的篆刻可以喻之为绘画上的写意派,在晚清的诸家之后,异军突起,成为近代最有影响的篆刻大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