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不爬就走”和“先爬后走”的孩子,未来差距很大

_原题为:李玫瑾教授:“不爬就走”和“先爬后走”的孩子 , 未来差距很大
关于孩子的成长 , 民间流传着“一举头、二抬胸 , 三翻六坐 , 七滚八爬九扶 , 周岁就会走”的说法 。大部分的孩子也都会遵循着这样的规律慢慢成长 。一般来说孩子八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学会爬行了 , 但是现在有一些孩子还没有学会爬行 , 直接就会走路了 。孩子这样的情况真的好吗?
晓丹不久之前顺利的生下了一个儿子 。初为人母的晓丹 , 对于照顾孩子这件事情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不过好在有婆婆的帮助 , 晓丹慢慢的也学会从容的照顾孩子了 。
渐渐的晓丹发现自己的孩子好像要比其他孩子聪明一些 , 身体大动作的发展总是能先人一步 。比如孩子两个多月的时候就会翻身了 , 不到六个月就能坐起来 。等到孩子八个多月的时候 , 直接跨过了爬行的阶段 , 开始扶着围栏有想要走路的征兆 。
晓丹非常开心 , 认为自己的孩子天生就很聪明 , 就教着孩子学习走路 。在晓丹眼里 , 爬行就是孩子会走路之前的移动方式 , 不会走路才要爬 , 如果会走路了就不用爬了 。毕竟地上又脏又凉 , 还会糟蹋衣服 。为了能够让孩子更快地学会走路 , 晓丹还给孩子买了一个学步车 。
孩子没有辜负晓丹的重望 , 没过多久便学会自己走路了 。晓丹的亲朋好友得知了这件事情之后 , 也纷纷称赞孩子聪明 , 说孩子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 , 这让晓丹听着非常高兴 。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 , 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 。在一次幼儿园的表演之中 , 晓丹发现自己的孩子站在了最角落里的地方 , 几个节目都是站在很不起眼的地方 。
晓丹为孩子打抱不平 , 就问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老师回答说孩子的平衡力和协调性都比较差 , 学舞蹈动作很慢 , 还经常跟不上节拍 。为了整个集体 , 只能把孩子安排在不起眼的地方 。老师还建议晓丹平时在家多锻炼一下孩子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
晓丹仔细回忆 , 确实孩子走路的时候经常会跌倒 , 在台上跳舞表演的样子也显得有些笨拙 。晓丹很奇怪自己的孩子明明那么聪明 ,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老师问晓丹 , 说孩子是不是还没会爬的时候就先学走路了?晓丹惊讶的反问老师说你怎么知道?老师说这种孩子小时候看着聪明 , 但是长大后的协调性就会差一些 。晓丹怎么也没想到竟然孩子现在的情况竟然是因为提前学会了走路 。
【李玫瑾教授:“不爬就走”和“先爬后走”的孩子,未来差距很大】我国对青少年深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也曾经说过 , “没爬就走”和“先爬后走”的孩子 , 长大之后就会产生很大的差距 。
1 。协调性不同
孩子爬行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动作 , 但是对于身体没有发育完全的孩子来说并不是这样的 , 相反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因为孩子在爬行的过程中 , 要协调自己的手掌、膝盖、腿脚等身体部位 , 充分调动了身上多处肌肉 。只有孩子把身体协调好了 , 才能够爬得更快 。爬行能够有效地锻炼孩子的协调性 , 还能够促进孩子的平衡性发展 。
而没有学会爬行的孩子在这方面就会相对的差一些 , 长大之后的身体协调能力可能要差一些 , 体现就是孩子在体育舞蹈等方面可能比较弱 。
2 。大脑发育不同
除了调动身体的肌肉以外 , 孩子爬行时还需要左右脑同时工作 , 调动身体的多种感官 , 方便孩子观察取物 。孩子在经过不同材质的不同物体时 , 还能够充分各种物体的刺激 , 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 。按照这种说法 , 反倒是会爬的孩子要更聪明一些 。
3 。感知能力不同
孩子爬行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世界的过程 , 在爬行的过程中孩子会接触到许许多多的事物 。也许对于父母来说这些都只是平平无奇的生活用品 ,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 , 这些都是新奇的“玩具” 。不会爬行的孩子一般来说要比会爬的孩子缺少一些接触其他事物的机会 , 不利于孩子探索世界 。
虽然爬与不爬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并没有体现出太大的差距 , 但是爬行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 , 对孩子们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当孩子月龄足够的时候 ,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习爬行 , 之后再学会走路 。
今日话题:你的孩子是“没爬就走”还是“先爬后走”?在下方评论留言分享出你的故事 。
(文中姓名均为化名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