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中孔子韩非子谁曾担任过古代司寇一职

司寇是古代主管刑狱的官名,西周时期开始设置的,而在古代名人中,有很多人曾担任这一职务,那么,孔子和韩非子谁曾担任过?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
古人中孔子韩非子谁曾担任过古代司寇一职蚂蚁新村3月14日答案:孔子
解析:司寇是中国古代主管刑狱的官名 。《荀子·宥坐》中记载,孔子为鲁国司寇时审理父子纠纷案,拘押了儿子却迟迟不裁决,三月后父亲主动撤诉便释放了儿子 。孔子解释:治理国家,应以教化为主 。此案成为后世效法的圭臬 。
“司寇”是我国古代一个主管刑罚、纠察等事务的官职,学者普遍认为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设置 。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司寇”是辅佐周天子行使司法权的职位,地位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 。人们将司寇和司马、司徒、司空、司士并称为“五官”,“司寇”有大司寇和小司寇之分,小司寇隶属于大司寇,大、小司寇都有专门的司法属吏 。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在周王室,各个诸侯国也会设置“司寇”的职位和属官 。不过称呼有一点点出入,宋国和鲁国的“司寇”有大司寇和少司寇之分,楚、陈、唐等诸侯国则是把“司寇”称为司败 。司寇这个职位一直到秦汉时期才被九卿之一的廷尉取代,后世除了北周,都不设置这个职位 。
中国古代官制常识:
史:商代设置,原为驻外武官,后成为王左右的史官,掌管祭祀和记事 。
马:商代设置,负责征讨和射猎 。
戍:商代设置,督率“族”、“众”,从事守边和征伐 。
小史:周代掌管邦国之志和贵族世系 。
小臣:商和西周时朝廷官员,亦称少臣,常奉王命从事占卜、祭祀、田猎和征伐 。
卿士寮:官署名,商末、西周时设置,其长官称为卿士,执掌国家政务 。
太史寮:官署名,商末、西周时始置,其长官称为太史,掌国王的册命及祭典等 。西周以后的太史掌管起草文书、册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掌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 。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 。魏晋以后太史仅管天文历法 。
【古人中孔子韩非子谁曾担任过古代司寇一职】三事大夫:西周设置,指常伯、常任、准人 。常伯为掌管民事的地方官,也称牧;常任官员的选拔,也称任人;准人掌管司法,又称准夫 。
司徒:西周始置,又称司徒,掌管国家土地、民众,负责籍田、管理山泽、征发徭役等 。下设林、虞、牧等官职 。
司马: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和军赋,后世作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
司空:西周始置,掌管工程,后世作为工部尚书的别称 。
司寇:西周始置,掌管刑狱、纠察等事 。
宗伯:西周始置,掌管宗庙、祭祀等礼仪,后世作为礼部尚书的别称 。
太师、太傅、太保:西周始置,合称“三公”,为国君辅弼之官,辅导太子 。太傅地位在太师之下,太保又次之 。明清以后以朝臣兼任,成为虚衔 。
少师、少傅、少保:周代始置,为国君辅弼之官,合称“三少”,辅导太子 。地位分别次于太师、太傅、太保 。
三公:周代的三公有二说:一说是司马、司徒、司空,一说是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时称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东汉时与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又称三司,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 。唐宋仍沿此称,但已无实际职务 。明清虽亦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只是最高荣衔 。
宰:商代始置,掌管家务和家奴,西周沿置,掌王家内外事务 。春秋时各国沿用,称“太宰”,明清时作为吏部尚书的别称 。
工师:春秋时齐、鲁、楚等国设置,战国沿置,或称“工正”,掌管百工和官营手工业 。
相国:春秋时齐景公设置,战国时各国沿置,或称丞相,为百官之长,秦以后成为辅佐皇帝的最高官职 。唐以后多作为实际担任宰相者的尊称,清代则专指任大学士者 。
丞相:始于战国,为百官之长,秦以后成为辅佐皇帝的最高官职,总理全国政务 。西汉时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西汉末至南北朝,或称司徒、或称大丞相、相国 。南宋孝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元代于中书省设立左右丞相,明初沿置,不久即废 。
宰相: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 。“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
尉:春秋时晋国始在上、中、下三军设置,主发众使民 。后来各国皆在将军下设尉,秦以后朝廷设太尉,为武官之长 。历代多沿置,但从汉以后逐渐变为一种官阶虚衔,无实权 。宋徽宗时定为武官最高官阶 。元以后费用 。
大良造:战国初期秦国的最高长官,握军政大权 。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为楚国的最高长官,握军政大权 。
柱国:亦称上柱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为楚国的最高武官,地位次于令尹 。唐以后作为勋等,沿至清代始废 。
三闾大夫:战国时楚国设置,掌管昭、景、屈三姓贵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