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少什么三十老明经,唐代为什么有“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什么三十老明经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三十岁考取明经科是年龄比较大的了,而五十岁考取了进士却很年轻,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明经易考,进士难得 。出自《全唐诗》:“明经进士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言其艰难也 。”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 。
唐代为什么有“三十老明经在唐朝,科举制设“明经”和“进士”两科 。因为它们的考试内容不同,相对而言明经比进士易考,所以有这种说法 。
“明经”主要考查考生对“四书五经”以及儒家经典的记忆,比较容易考中,考试的环节也相对比较简单 。
“进士”主要考查考生治国的能力和更深层的挖掘名片的真谛,还要在文章中献良献策,还要注重文章语言的合理规范以及文笔的优美,比较难考中 。且考试的过程也极为麻烦,先要经过童试(县试、府试、院试),在经过乡试(秋闱),然后经过会试(春闱),最后才是殿试 。只有在殿试中举后,才能被称为“进士”
“进士”科每年应举者少则八九百人,多则一二千人,而其中能及第者不过十余人以至三十人左右,录取比例不过百分之一二 。由于应举者多,录取名额少,50岁能考中“进士”的人,还算年轻,仍被看作“少进士”,终身不第的居大多数 。而“明经”科比较好中,三十岁中“明经”却被看作是“老明经”了 。
女人为什么三十岁显老因为当时明经的科考难度较小而成为进士的难度很大 。
隋、唐时,“进士科”、“明经科”都算是考试科别,明经科考经学和时务策 。进士科除考经学和时务策以外,还要“加考诗赋” 。唐代的“明经”科试帖经,以通经比例决定等第 。
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一般每次只取二、三十人,仅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 。也因此,时人称进士及第者“白衣公卿” 。
如同孟郊四十六岁登上进士榜,高兴的心情,从其《登科后》一诗来看,几乎把几十年为仕途的努力和艰辛,都一扫而空 。

五十少什么三十老明经,唐代为什么有“三十老明经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 。
进士科始于隋炀帝,是隋唐科举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 。隋、唐时,“进士科”、“明经科”都算是考试科别 。
明经科考经学和时务策 。进士科除考经学和时务策以外,还要“加考诗赋” 。
【五十少什么三十老明经,唐代为什么有“三十老明经】明陈继儒 《群碎录》:“进士科, 隋炀帝大业元年始,后世因之 。”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科举以进士科为主,考试诗赋,以声病对偶定优劣,完全着眼于文字形式方面 。”
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 。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 。
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
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意思是这句话的意思是明经科是古代科举科目,内容较浅,所以说三十岁人才考中明经,实在是太老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