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在在各个地方看到过“早C晚A” 。这个网络热词原本是美容界的梗, 后来被借用为 “早上需要咖啡coffee提神来开启学习和打工的一天,晚上则需要酒alcohol来结束辛苦的工作和疲惫的学习”的意思 。
【早C晚A是什么梗】虽然被调侃为当代城市青年的“续命大法”,但随着相应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经营者们也不再满足提供单一的饮品,“日咖夜酒”的新业态开始出现 。
在成都南路106号,喜欢艺术的万老板就开了这样一家“日咖夜酒”的店铺,而更多人慕名而来,则因为它有一个充满态度的名字——“antisocial社恐研究站” 。
社恐,即 “社交恐惧症”,通常指行为主体不敢进行面对面的社会交往,或在社交时感到害怕或焦虑,甚至引起临床痛苦或其他损害 。在医学的界定中,“社恐”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病症 。
不过,如今“社恐”一词已经被泛化,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给自己贴上 “社恐” 的标签 。当然,与之相对的还有“社牛”、“社杂”等流行词 。“社恐”到底是什么?有多少人是真的“害怕社交”?咖啡、酒精背后,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欢迎来到“社恐研究站”
在充满烟火气的成都南路上,“社恐研究站”的外观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招摇”——绿色的灯牌、绿色周转箱拼成的桌子、水泥色的墙面、很有怀旧感觉的竹凳,十分清新简洁 。
店面虽然不大,不过仔细留意可以发现,小心思都藏在细节里 。
比如首次来的人,一定会对必须骑着坐的吧台椅感到惊讶,还有设计乖张的“倒吊男脸”logo、随意的书法涂鸦,无不透露主理人的个性与态度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位于在成都南路106号的“社恐研究站”是一家“日咖夜酒”的店铺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王昱 图
万老板喜欢喝酒,也喜欢咖啡,因此白天的菜单上除了手冲、意式外,特调是特色,每一款都有独特的名字,如“成都南路西西里”、“桃汁夭夭”、“社交夏日特饮”、“社恐零呀微醺特调”等等 。晚上的酒单则被称为“社恐晚A疗法”,“拒绝无效社交”、“社交破冰神仙水”,“社交天花板”……听上去都是为“社恐人群”量身定制 。
文章插图
咖啡特调“成都南路西西里”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王昱 图
“不管是咖啡馆还是酒吧,都是一个具备社交属性的空间 。白天我们用‘咖啡+酒精’特调的方法去呈现主题 。晚上,我们有6款酒,对应不同人的社交能力 。比如5号叫‘社交天花板’,酒精浓度不高,换句话说,你不需要太多酒精就能打开话匣子 。”万老板介绍道 。
文章插图
为“社恐人群”量身定制的夜晚酒单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王昱 图
“低质量的独处”,不如“高质量的社交”
多多是“社恐研究站”的常客,用她的话来说,她既是“社恐”,也是“社交恐怖分子”(注:“社交恐怖分子”与“社恐”相对,即在人际交往中喜欢表现自己、希望获得别人关注和认可的人) 。
“因为我是双子座嘛,所以可能一周里,一三五很想跟人社交,二四六则完全不想社交 。我也不会主动跟陌生人聊天,除非说是朋友介绍,热忱的状态仅限于较熟的朋友 。”
白天,多多喜欢在店里喝一杯简单Dirty,咖啡可以一个人静静地喝,对于“社恐”来说,压力的确小一些,而如果想要社交,多多则选择经典鸡尾酒,通过微醺来打开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