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楔子是上厚下薄的木片或竹片 , 用来插在木器的榫缝儿里 , 可以使接榫的地方更牢实 , 也可以钉在墙上用来挂东西 。过去的年代缺钢少铁 , 能用木器的地方绝不用铁器 , 上山开石头也是如此 。在没有炸药没有破碎锤的年代 , 要想把一块大石头解成石条和石块 , 靠的就是石匠师傅的眼光和手艺 , 还有一根根的木楔子 。
在有经验的师傅眼里 , 一块顽石也是有灵性的 , 有自己的结构和纹理 , 行话叫做“绺” , 俗话说 , “石匠不识绺 , 到老不出手” 。找准石头的“绺” , 在关键的节点上用錾儿鑱个洞 , 把木楔子打下去 , 浇上水 , 木楔子一膨胀 , 石头便破头了 , 裂开缝儿了 , 顺着缝儿再打几个楔子 , 就如同庖丁解牛一般 , 一块大石头騞然而解 。现代的液压分裂机利用的也是这个原理 , 只不过液压机功率更为强大罢了 。
“打破头楔儿”就是打入让石块破头开裂的楔子 , 在黄县话里 , “打破头楔儿”一词有着特定的含义 , 指的是两家佮亲议婚之时 , 有人从中搞破坏 , 跟一方说另一方的坏话 , 就像在石头的“绺”里打下木楔一样 , 不断扩大裂痕 , 最终让两家的关系分崩离析 , 比如:他和小芹嘞事儿本来快成喽 , 结果有人上小芹家打破头楔儿 , 把亲事生生给搅黄喽 。“打破头楔儿”的必定是熟人甚或是亲戚 , 这样才能知根知底 , 有的放矢 , 一击而中 。
在过去的年代 , 好像有人特别热衷于“打破头楔儿” , 据说有人自备干粮 , 步行数十里跑人家里“打破头楔儿” , 不求任何回报 , 得不到半点利益 , 为的就是享受一下别人婚事破裂给他带来的快感 。这是什么样的精神?这是毫不利己、专门损人的精神 。中国人一向不患寡而患不均 , 看不得别人碗里有个豆儿 , 看到别人好过了 , 就眼红了 , 气不忿了 , 心理不平衡了 , 想方设法打个破头楔儿 , 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 , 这就是中国式的嫉妒 , 是国民劣根性之一种 。
“打破头楔儿”在黄县话里的发音是“打葡萄楔儿” , 我一直很困惑 , 这事跟葡萄扯不上关系啊 , 后来才发现是“破头楔儿”读轻声时元音转换造成的误会 。在黄县话里 , 如果声母是双唇音b、p、m与单元音韵母a、e相拼 , 在读轻声时 , 韵母a、e经常会变成u , 这可能是因为在发完唇音的时候发u是很方便的缘故吧 , 比如:哑巴、磕巴、北马、找个芝麻垫儿腚 。“么”读me时 , 可以做后缀 , 如什么、这么 , 也可以做歌词的衬字 , 如五月的花儿红呀么红似火 , 在黄县话里轻声变韵 , e读作u , 比如:你怎么喽?
这多么好 。“脉”读mài , 但在黄县话里读作mě , 如把脉、脉落夼 , 读轻声时e读作u , 比如:他气脉(肺活量)大 。“模”“魔”读mó , “末”“墨”“默”“没”读mò , 黄县话里没有mo音 , 都读作me , 读轻声时e读作u , 比如:他做儿个模儿;你真是个小妖魔精儿;他考儿个押末了;他长嘞墨黑大胖;你鸦默悄悄嘞;她嘞小镜儿让老师没收喽;他不会漤澡 , 光会吃老没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