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国车祸和空难概率对比 美国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有多少

根据美国交通部下属的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https://www.nhtsa.dot.gov/)公布的数据,2020年美国全年共有3万8千人死于车祸,另有超过2百万人因车祸受伤而需要医疗急救 。上述统计数字仅包括公共道路上所发生的车祸,不包括停车场、小路和私家路上发生的车祸 。而根据Airlines for America (A4A,美国民航服务业的一个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0年美国公用民航总共发生11期飞行事故,其中致命事故为0起,死亡人数为0 。为了扎实起见,我们回看20年的数据:从2000年到2022年,每年飞行事故小于30起,其中致命事故每年小于1起,年平均死亡人数约37人(这个平均数包括了2001年“911事件”中死于四场恐怖袭击空难的265 人;数据来源见下) 。做为对照:2000年~2020年,每年死于公共道路车祸中的平均人数是多少呢?38,030人!(参考图一)图一. 2000-2020美国每年空难与车祸死亡人数对照上面只是借用了美国的数据来说明一个道理 。其实中国的数据,甚至全世界的数据都可以用来说明同样的道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飞行远比驾车要安全的多(我的印象中,中国的空中安全率也是全世界最高的) 。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说法:在这个星球上任挑一个地球人,TA一生死于航空事故的几率为1/20000、死于汽车交通事故的几率为1/100,而死于心脏病的几率为1/5 。但是了解了这些理性数字之后,我们就能克服对飞行的恐惧吗?我认为对大多数人还是不行的 。我们的大脑,特别是其中的古旧脑(Paleencephalon),是不会轻易被理性数字说服的 。特别地,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生活在孤立的真空中;我们的思维信念时时刻刻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甚至干扰 。所以我们还得来看一下认知偏差的第二个独立过程——来自外部影响的说服偏差——是如何在熟悉度偏差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人脑中的认知偏差的 。掌控错觉带来的安慰和失控状态带来的恐惧假设有这么一个相当理智的人,在了解了上面所陈述的事实(即车祸发生的概率要远高于空难事故)之后,TA会对开车这件事情感到更加恐惧吗?答案是不会的 。我们对开车,特别是开自己的车感到放心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以为我们在开车时能随时掌控自己、掌控这辆车、和掌控周边的路况 。这种“掌控的错觉”(Illusion of Control)带来的信心让人低估了风险,同时还会让我们高估自己的能力 。比如很多“老司机”都认为每次行车的时候自己都会非常小心;一旦发生事故的时候,想象自己也会有够快的反应,可以做出很多自救的操作 。比如,可以踩刹车、可以猛打方向盘,甚至快速倒车等等 。然而实际上绝大部分车祸的发生也就是一两秒之内的事情(下面我们会看到,这个时间短未必是坏事) 。无论是老司机还是新手,都做不出什么有效的反应 。但是“掌控错觉”还是给我们每天必践的出行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安慰 。另外一个相关的事实是,当车祸发生时候,对车子没有控制的乘客所感受到的恐惧要大于能够操控车子的司机,不管后者是真的在操控还是在幻觉中操控 。同样早在70年代,吉尔和戴维森就已经发现,在控制力增强的情况下,负向刺激(比如即将发生的事故)引发的生理唤醒(比如恐惧)会比没有控制力的情况低;这个发现在真实的控制和自以为的控制状态下同样存在 。飞机在天上失事的时候,也基本上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 。任何一名乘客都没有什么办法来增加自身的生存机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从万米高空掉下来 。而且这个掉落的时间其实相当长 。以波音B737-800NG客机为例,机身自重41145公斤,最大起飞重量70535公斤,巡航高度8869米 。重达70吨的物体在大气中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话,从8千多米高度下降到达地面的时间为42.74秒,撞击地面的速度超过1478公里/小时 。当然,飞机毕竟不是简单的重物,它不会做完全的自由落体运动 。因此飞机的下降速度会慢一些,时间会更长一些 。这大概就是新闻报道里所提到的“下午2点19分,飞机突然从巡航高度下降…..2点21分雷达信号丢失”的原因吧 。这样一个长达两分钟的失控过程,带给每一位乘客的恐惧感是随着时间每一秒的流逝而直线上升的 。据传爱因斯坦曾经这样向普通人解释“相对论”:你坐在一个漂亮姑娘旁边两小时,你觉得只过了一分钟;如果你紧挨着一个火炉坐了一分钟,却会觉得过了两个小时 。爱因斯坦虽然名义上只是一位物理学家,但他对心理学现象却有着远超常人的准确直觉 。他对相对论的这种“通俗”解释实际上就是心理学中的“时间-情绪悖论”(The Time–Emotion Paradox)——正向情绪会让我们感觉到时间缩短,负向情绪会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拉长 。极度的恐惧会让时间感知极度拉长,短短几秒钟就像过了一个世纪 。漫长的两分钟失控期,带给每一位乘客的会是怎么样的一种煎熬(torture)?虽然我们不在失事那一架飞机上,但人类共情(Empathy)的本能让我们完全能够体会到每一位不幸的乘客在最后那段失控状态中的绝望心境 。坠机带来的冲击,远远超过了我们心理能够承受的悲伤和恐惧的阈值上限(Fear Threshold);再加上各类媒体的渲染放大,一起严重的空难事故必定会在我们心灵中留下很深的阴影(部分敏感人群还会感应到心理创伤)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个“人性化”的“结论”:人,绝大部分人,绝大部分时候,都是感情主导的生物;仅仅靠冰冷客观的统计数据,不可能让我们回归理性 。从理性和感性两个维度综合来看,任何一场空难的冲击都比一场车祸要大得多 。人类对飞机失事的焦虑和恐惧,真的没有错!“认知偏差”也好,“掌控幻觉”也罢,都不能拿来做为我们失去同理心的借口 。相反,人类可以通过同理心,把恐惧和焦虑变成动力,推动技术和管理一点点进步,直到空难和车祸完全消灭!谨以此文向东航MU5735航班遇难者致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