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 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集萃
一、官职名
【爵】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
【丞相】 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a意总理全国政务的人 。也称相国,简称“相” 。
【太师】 指两种官职 。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逐渐成为虚衔 。
【学士】 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是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
【上卿】 周代官制,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
【大将军】 百思特网先秦、两汉时将军的最高称号 。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后废除 。
【参知政事】 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
【军机大臣】 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 。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
【御史】 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
【枢密使】 枢密院的长官 。唐时由宦官担任,主要负责接受表奏及向中书门下传达帝命;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 。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家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 。
【左徒】 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 。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
【上大夫】 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
【月明三五夜 三五之夜的三五是什么】【侍郎】 初为宫廷近侍 。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 。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
【侍中】 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 。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 。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
【郎中】 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
【参军】 “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
【令尹】 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 。明清时指县长 。
【都尉】 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
【节度使】 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境内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 。
【经略使】 简称“经略” 。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 。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
【刺史】 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逐渐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
【教头】 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
【提辖】 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
【县令】 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
【里正】 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
二、礼仪
【牺牲】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
【三牲】 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 。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
【太牢、少牢】 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豕(sh,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 。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 。
推荐阅读
- 桥头堡作用 桥头堡是什么意思
- 被世人称为画圣的是谁 被称为画圣的是谁
- 8月15日是中秋节吗 8月15日是什么节
- 愁眉苦脸是什么意思 闷闷不乐是什么意思
- slo是什么国家缩写 SLO是哪个国家
- 年末净资产是所有者权益吗 年末净资产计算公式
- 正规单人被子的尺寸是多少 单人被罩标准的尺寸是多少
- 真实地球照片太吓人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少
- 电烙铁的使用注意事项 电烙铁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