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由来( 六 )


元旦的古今习俗
在当代,元旦作为法定节假日,是和亲朋好友一起欢聚的时光,不同地区用民族舞,开联欢会等各式各样的形式呈现出来 。中国古代历代皇朝都会在元旦那天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 。
元旦的意义
元旦是每一年的第一天,寓意着新的开始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新的目标,新的期望和新的生活 。(个人思想)


元旦的由来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的记载 。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 。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 。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
元旦的起源与习俗起源介绍
“元旦”中的“元”是开始的意思 。每个数的开头称为“元”; “旦”是象形文字 。上方的“日”代表太阳,下方的“一”代表地平线 。“旦”表示太阳从地平线升起,象征着每天的开始 。人们将“ 元”和“ 旦”结合起来,将其扩展到新年的开始 。元旦也被称为“三元”,分别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元旦一词起源于三皇五帝 。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记载:““帝以孟春元月为元旦,元旦之春为郑硕 。”




还有传说,在4000年前的古代尧舜鼎盛时期,尧掌权时为人民做了很多善事 。他在人民中很受欢迎,但是由于他孩子们不成材 。所以他没有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子嗣,而是传给了品才兼优的舜 。尧对舜说:“将来你要好好地继承帝位,这样我才能瞑目 。”后来,舜将宝座交给了擅长防洪的禹,禹也像舜一样为人民着想爱戴人民 。他做了很多好事,而且很受欢迎 。尧去世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天,那个月初被称为“元旦”或“元正” 。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过去的朝代在元旦举行庆祝活动,仪式和祈祷会,例如为祖先献祭,写对联贴春联,写祝福和舞龙灯,吃团圆饭和许多其他娱乐活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