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全世界范围内,《永乐大典》只剩400册左右,分散在八个国家30多个收藏机构 。中国方面一直在全力收购这批流失国外的秘籍,现已有《永乐大典》226册 。
共计11095册的《永乐大典》如今剩余不到百分之四,着实令人痛惜 。这就使其价值惊人,连民国时期的影印本都能在拍卖行拍出近万元一册 。
文章插图
可更大的震惊还在后面 。翻开《永乐大典》,专家们发现,现存所有《永乐大典》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从纸张看,这些《永乐大典》用的是嘉靖时期的皮纸,而且,书后都注明了重录总校官、分校官、写书官及圈点人姓名 。可以推断,这些《永乐大典》全部出自明朝嘉靖时期!不仅保留在中国的《永乐大典》如此,专家们还发现,目前全世界所能见到的都不是永乐年间编纂的 。
那么正本究竟去哪儿了?
现在有三种说法:
1,明万历年间焚毁 。历代多次火灾是书籍损毁的重要原因 。但是既然都知道是国宝,那肯定会有相应的防范措施 。副本都是装在内为樟木、外包铜皮制成的152个“金匮”里,那正本怎么也不可能差于这个条件 。这样的金匮,就算遇到大火,就算殿宇烧的一干二净,也不可能把书都烧得一本不剩 。那自然也不至于后世一点记载都没有 。所以火灾说不可信 。
2,明末毁于李自成 。李自成起义是毁过紫禁城,但副本在雍正的时候都还保存完好,学者们非要说起义军把1万多册正本都毁掉,实在难以信服 。
3,陪葬嘉靖帝永陵 。陪葬说 。首先,副本经过四百年清军入关、英法联军八国联军抢掠、内外偷盗还有好几百本,而上万册正本一册一纸都不见,只有可能是在明代就已不见了 。顾炎武《日知录》断定大典“全部皆佚”,我相信当时的文人也都猜到一二了 。嘉靖驾崩后没有马上入葬而是等了三个月,第一是在等抄写工作结束,第二也可能实在抄不完(永乐时2000多人抄一年,嘉靖是100多人抄6年),最后不能耽搁下葬,还是宣布重录完成(乾隆时期清点还有9881册,极有可能就是只抄了这么多,偶有流失,但不会多) 。毕竟平时也没几个人去看这大典,副本少一些也无所谓了,正本都孝敬给父皇就行了 。
《永乐大典》重录完成与嘉靖帝的丧葬大体是同时 。嘉靖帝于1566年12月驾崩,1567年3月葬入永陵 。也就是说,嘉靖帝死亡距下葬,有三个月时间 。而到了4月15日,继位的隆庆帝才赏赐《永乐大典》重录人员 。
大胆的推断便是:在这段时间里,隆庆帝忙着把《永乐大典》正本放进永陵,以了却嘉靖帝的心愿,一直到嘉靖帝入土为安后,隆庆帝才有时间处理《永乐大典》的副本 。“甚至重录工作或许都没有完成,而诡称完成,从而造成了副本的先天缺少,也并不是不可能 。”
文章插图
明永陵是嘉靖帝朱厚熜的陵寝 。规模宏大,仅次于长陵,保存完好,其中宝城直径达81丈 。(宝城那么大,埋个一万本书也不是问题啊)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让臣子临摹了好几个版本的《兰亭序》,后来原本就消失了,传说是被唐太宗陪葬了 。
历史上有很多统治者的传说,我觉着,很多都是真的 。
所以最后,只有一个答案最可信,《永乐大典》正本,就是给嘉靖帝陪葬了 。
有朝一日,等什么时候永陵重见天日的时候,就能证实这个推理的对错了 。
推荐阅读
- 顿号分号逗号区别
- 孔子祖籍的地方在哪里,孔子的祖籍应该在哪里
- 9种水果别放冰箱,放冰箱的水果有哪几种
-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全诗,关于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诗句
- 常说的一公分是多少厘米,人们常说的1公分是多少厘米
- 孟子日课147讲,孟子日课105讲
- 三峡之巅诗橙奉节红
- 二氧化碳灭火器几年检测一次,二氧化碳灭火器充气多久换一次
- 写给抗疫一线的老师的一封信,写给抗疫一线的老师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