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全诗,关于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诗句

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绝,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成熟定型于唐代 。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 。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 。五绝有仄起、平起二格 。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鸟鸣涧》、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全诗,关于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诗句

文章插图
五言绝句,就是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 。它属于近体诗范畴,是绝句的一种 。这种诗体不是唐代诗人首创的,它源于汉魏乐府古诗,风格上比较质朴古淡,崇尚自然真趣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 。“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 。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 。”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 。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 。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简称“五古” 。
绝句的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 。据文献记载,当时文人宴集,有联章作诗的风气,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诗 。如果将各人所作的割断开来,单独成篇,就叫“一绝”,而绝句的称呼即由此而立 。“绝句”一词在六朝初起时,仅指五言四句的小诗 。唐代由于音乐曲调的变化,旧的乐府诗往往不能配乐,于是乐工们常将文人创作的绝句拿来合乐歌唱,这是绝句盛行于唐代的一个重要原因 。
五言绝句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 。盛唐时,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祖咏等一大批文人对五绝作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其中王维、李白更是把五绝的创作推向了极致,使五绝发展达到了繁盛的顶峰 。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体裁,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 。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 。自唐代以来,名篇佳句甚多,咏史、怀古、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在诗歌各种体式中是最受欢迎的样式之一 。
盛唐以前,五言绝句不但没有对仗,而且平仄也不讲究;自盛唐起,五言绝句通常严格遵守格律诗之规定 。虽然盛唐之后也有极少数按古诗的作法写的不讲究平仄与对仗的“古体诗”,但此时绝大多数五言绝句已经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体诗 。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全诗,关于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诗句

文章插图
五言绝句的格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篇幅固定 。全篇只有四句,每句五字,总共二十字 。(二)押韵严格 。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韵上和古体诗没有本质区别 。五言绝句押韵的严格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也就是说不可押仄韵且韵脚必须用同一韵中的字,不得用邻韵的字 。但晚唐以后,逐渐形成了首句可以借用邻韵的用韵传统 。在诗律学上,这一现象被形象地命名为“孤雁出群格” 。(三)讲究平仄 。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种基本句型 。由这四种句型按照粘对规则组合成“仄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平起首句入韵”四种基本格式 。其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也要避免犯孤平和三平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