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励志古语大全【12】

经典励志古语大全【12】1、 ⊙无所为而为 , 其客德乃大矣 。夫仁之为大,何为而为之也哉?谓天下有遗于其心之外,吾无信也 。孟子言之,盖谓天下有纯乎无以议为米可日尽道其间者,以小事大有之矣,曾何礼法之可守?仁者为之道,不安于尊卑大小之常机;自融于至诚恻怛之际 。吾固日乐天之心也 。然是乐天也,满腔子恻隐矣 。故恢恢乎天地之为大也 。太和元气流于四时,物何所不包,人何所不化 。◆虽中天下定四海 , 未身亲之天下之人,精神心术会于是矣 。今日存神之功,他日过化之积,日小补之也哉!乐天言仁者之心也 。◆保天下言仁者心之量也 。然汤卒有葛伯之9币 , 文王卒有昆夷之役,畴昔之乐何在?交邻有道,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转之于恤矣 。天者理而已矣 。其大无外,眷生秋肃,无非教也 。《易经》
2、 ⊙日:“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君子不可以执于一论 。◆海瑞:《海瑞集·乐天者保天下》
3、 ⊙戴子字褐夫 , 已而又自号日药身 。有呼着,或呼之日褐夫,日唯 。或又呼之日药身,又日唯 。是二者惟人之所呼之,无不可者 。或谒余而问所以为药身之说,余日:“天下之苦口莫如药,非疾痛害事莫之尝焉 。自黄帝、岐伯之所问答,医家、方士之所流传 , 《本草》
4、 ⊙、方书之所记载,其表不一 , 而其为说甚具 。余所尝备极天下之苦,一身之内 , 节节皆?。?盖宛转愁痛者久矣 。又余多幽忧感慨,且病废无用于世,徒采药山间,命之以其业,则莫如此为宜 。”◆或日:“悲夫!甚矣子之志也 。虽然,抑犹有说焉 。《书》
5、 ⊙日:‘若药不瞑眩 , 厥疾不瘳 。’方今学者之疾,沉痼已久而不可治,苟有秦越人者出,视其症结 , 诊其膏盲,为之按方选药 , 一伸背容身之间而已霍然矣 。意者子之志其又有托于此乎?”戴子曰:“否,否 。”因备录其说 。◆戴名世:《戴名世集·药身说》
6、 ⊙抑又闻当官守道,固贵于坚 , 而察言服善 , 尤贵于勇 。前世正直君子自谓无私,固执己见,或偏所听人先人之言 , 虽有灼见事理以正议相规者,反视为浮言,而听之藐藐,其后情见势屈,误国事 , 狈犯清议,而百口无以自明者多矣 。必如季路之闻过则喜 , 诸葛亮之谆诫属吏,勤攻已过,然后能用天下之耳目以为聪明,尽天下之材力以恢功业 。◆方苞:《方苞集·与来学圃书》
7、 ⊙誉乎已则以为喜,毁乎已则以为怒者,心术之公患也 。同乎己则以为是,异乎己则以为非者,学术之公患也 。君子则不然;誉乎己则惧焉,惧无其实而掠美也 。毁乎己则幸焉,幸吾得知而改之也 。同乎已则疑焉,疑有所蔽而因是以自坚也 。异乎己则思焉,去其所私以观异术,然后与道大适也 。盖称吾之善者,或谀佞之虚言也 。非然 , 则彼未尝知吾之深也 。吾行之所由,吾心之我安,吾自知之而已 。若攻吾之恶,则不当者鲜矣 。虽与吾有憎怨,吾无其十,或实有四三焉 。与吾言如响,心中无定识者也 。◆非然,则所见之偶同也 。若辩吾之惑,则不当者鲜矣 。理之至者,必含于人心之不言而同然 。好独而不厌乎人心,则其为偏惑也审矣 。◆方苞:《方苞集·通蔽》
8、 ⊙袁子曰:俭,美德也 。自矜其俭,便为凶德 。蓼虫食苦而甘,彼自甘之,与人无与也 。必欲率天下人而为蓼虫 , 悖矣 。尚书亟表已之俭 , 而亦忘之;有所矜乎此者,必有所蔽乎彼也 。故日:“克己之谓仁 。”◆袁枚:《小苍山房诗文集·俭戒》
9、 ⊙“心常存,事不苟”,六字备存省之要 。◆至善无恶之本体 , 人人有之 。存养是于这本来共有底保得定 。◆《易》
10、 ⊙于仁言体,于诚言存,示人以涵养之功切矣 。◆淡然无欲,粹然至善 。存养者,养此而已 。◆天下原无善而变为恶之人,其变者,必其善非从源头上流出 。此君子所以务养其源 。◆存养者,存养其善,非养空也 。◆刘熙载:《刘熙载论艺六种·存省》
11、 ⊙仁者爱人,念于何起!顺事恕施,自胜以理 。意气自任,争竞乃生;日用饮食,讼象或成 。木火然物,木先自烬;愤加于人,实惟身灾 。转愤为惩,因病得方;辨惑思难,德义日强 。◆刘熙载:《刘熙载论艺六种·惩愤》
12、 ⊙耐寂,耐烦 。一说到“耐”,尚有苦而难复之意 。君子视“烦”、“寂”二者非苦境,乃常境也 。亦行吾常而已,何“耐”之可云!◆刘熙载:《刘熙载论艺六种·处境》
13、 ⊙攻他人之异端,不如攻一身之异端 。气禀物欲,皆为性分所本无 。去本无以还其固有,损之又损以至于无 。始而以道德占倍华,既而以中行绳过、不及,内御日强,外侮日退,则人我一矣,则自身之异端尽矣 。舍己而芸人,夫我则不暇 。《礼》
14、 ⊙不云乎:“五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 。”◆魏源:《魏源集学篇》
15、 ⊙敏者与鲁者共学,敏不获而鲁反获之;敏者日鲁 , 鲁也日敏 。岂天人之相易耶?日:是天人之参也 。溺心于邪 , 久必有鬼凭之;潜心于道 , 久必有神相之,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告之 。”非鬼神之力 , 精诚之极也 。道家之言日:“千周灿彬彬兮,万偏将可睹 。神明或告人兮,灵魂勿自悟 。”技可进乎道 , 艺可通乎神;中人可易为上智,凡夫可以祈天永命;造化自我立焉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己之灵爽,天地之灵爽也 。“俯焉日有孳之,毙而后已”,何微之不入?◆何坚之不靡?何心光之不发乎?是故人能兴造化相通,则可自造自化 。《诗》
16、 ⊙云:“天之牖尼,如壎如篪,如璋如硅,如取如携 。”◆魏源:《魏源集·默觚上,学篇二》
17、 ⊙人必有终身之忧,而后能有不改之乐 。君子所忧乐如之何?◆日:所忧生于所苦 。不苦行险,不知居易之乐也;不苦嗜欲,不知淡泊之乐也;不苦驰骛,不知收敛之乐也;不苦争竞,不知恬退之乐也;不苦憧扰,不知宁静之乐也;苦生忧,忧生嗜,嗜生乐 。岂惟君子之分性然哉?即世俗亦有终身之忧乐焉 , 忧利欲之不遂其身也,忧利禄之不及其子孙也 , 忧谀闻之不哗于一世也 。◆庸讵知吾所谓苦,非彼所谓甘,吾所谓忧,非彼所谓乐乎?《诗》
18、 ⊙日:“谁谓茶苦?其甘如荠 。”◆君子以道为乐,则但见欲知苦焉;小人以欲为乐,则但见道之苦焉 。欲求孔、颜之所乐,先求孔、颜之所苦 。愤、欲皆火也,未有炎上而不苦者也 。淡莫淡于五谷之甘乎,乐莫乐于道谊之湛乎!故世味不淡者,道味不浓;熟处不生者,生处不熟 。但念苟同情念,何凡不圣矣;道味苟同世味 , 何愚不哲矣!《诗经》
19、 ⊙日:“求之不得 , 寤寐思服 。”◆魏源:《默觚上·学篇十》
20、 ⊙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 。其衰也 , 则反是 。◆余生平亦颇以勤字自励 , 而实不能勤 。故读书无手抄之册,居官无可存之牍 。生平亦好以俭字教人,而自问实不能俭 。今署中内外服役之人,厨房日用之数 , 亦云奢矣 。其故由于前在军营,规模宏阔,相沿来改,近因多病 , 医药之资漫无限制 。由俭入奢易于下水 , 由奢反俭难于登天 。◆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21、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心既知有善知有恶 , 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 。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 。故《大学》
22、 ⊙之“诚意”章,两言慎独 。果能好善如好好色 , 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 , 以存天理 , 则《大学》
23、 ⊙之所谓自慊 , 《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 。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诈 , 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 。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 此心常快足宽乎,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弃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曾国藩:《曾国藩教子书》
24、 ⊙苟能发奋自立 , 则家塾可读书 , 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 , 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5、 《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 。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 , 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 , 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 , 亦只能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 , 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6、 ⊙今人都将学字看错了,若细读“贤贤易色”一章,则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于孝弟两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 。今人读书皆为科名起见,于孝弟伦纪之大,反似与书不相关 。殊不知书上所载的,作文时所代圣贤说的,无非要明白这个道理 。若果事事做得 , 即笔下说不出何妨 。若事事不能做,并有亏于伦纪之大,即文章说得好,亦只算个名教中之罪人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7、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 。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知己 , 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 , 既骂房官,又骂主考 , 未入学者,则骂学院 。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 。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 。傲气既长 , 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8、 ⊙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 , 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则干言万语不离此旨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 , 敬之工夫也;出门如是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 , 敬之效验也 。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 , 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飨帝,盖谓敬则无美不备也 。◆曾国藩:《曾国藩教子书》
29、 ⊙善莫大于?。履子诙?。妒者妾妇行,琐琐奚比数 。己拙忌人能,己塞忌人遇 。己若无事功,忌人得成务;己若无党援 , 忌人得多助 。势位苟相敌 , 畏逼又相恶 。己无好闻望,忌人文名著;己无贤子孙,忌人后嗣裕 。争名日夜奔,争利东西鹜 。但期一身荣 , 不惜他人污 。闻灾或欣幸,闻祸或悦豫 。问渠何以然,不自知其故 。尔室神来格,高明鬼所顾 。天道常好还,嫉人还自误 。由明丛诟忌,乘气相回互 。重者实汝躬,轻亦减汝祚 。我今告后生,悚然大觉寤 。终身让人道,曾不失寸步 。终身视人善,曾不损尺布 。消除嫉妒心,普天零甘露 。家家获吉祥,我亦无恐怖 。◆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经典励志古语大全【12】】30、 ⊙孳孳为利,乃天下通病 , 然须立志,戒之先除此病 , 然后可言品学经济 。堕行干禁,多由于此 。学者治生之道,修德勤俭,博学多能而已 。即如教授糊口者,苟能学优文类,训课诚笃,成就后进 , 不较锱铢,自然屣履争迎,羔雁踵至 。推此以求 , 凡执驰业者 , 向独不然?岂必损人自利,作奸犯科,乃可生于人世哉?◆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輶轩语》
1、 ⊙不以一衿而自足 , 不以能文而自满 , 立志希古不随流俗,无论学行两端常与古人比较,不以今人自宽,是谓远大 。◆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輶轩语》
2、 ⊙读书宜读有用书 。有用者何?可用以考古,可用以经世 , 可用以治身心 。◆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輶轩语》
3、 ⊙一乡风俗视乎士类,果能相率崇俭,乡里必有观感 。浮华渐除,生计自然渐裕 。城市读书人尤戒专讲酬酢世故 。即异日显达仕宦亦望以此自持,则廉正无欲,必有政绩可观 。◆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輶轩语》
4、 ⊙古人为士,期于博通今古,德成名立,即使不遇,讲学著书,安贫乐道,足以疗饥 , 惟其有道 , 所以可乐 。今人人塾应考者虽多 , 名则为士 , 而师固陋,作辍无恒,帖括之外 , 固无所知,应试诗文,亦不及格 , 勉强观场 , 忘思弋获;至于困顿垂老,变计无及,农工商贾,皆年不晓,贫窘颠蹄,计无复之,遂至丧行败检 。愿读书者务须专精奋发,学必求成,如自揣志向不坚 , 不如及早弃去,自占一业,尚可有资事畜,慎无士之名,无士之实,悠悠泄泄,自误平生也 。◆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輶轩语》
5、 ⊙养心莫善于寡欲 , 寡欲莫善于明理,理明则能见义而有以胜其欲矣 , 理明则能安命而有以淡其欲矣,理明则能畏天而有以制其欲矣 。◆裕谦:《勉益斋续存稿》
6、 ⊙近日颇觉“闻人有善,若己有之;见人有过,若已有之” 。◆此中大有受用处,咸以虚而能受 , 是大舜若决江河气象 。“兑”因“说”以取义,是孔子不怨天 , 不尤人气象 。余谓即此以处今之世,尤宜 。◆刘光第:《刘光第集·都门偶学记六》
7、 ⊙两虎苦斗,樵夫处其皮;鹬蚌相持,渔人利之 。跋疐而授人以隙,智者不为;为之者危 。◆刘光第:《刘光第集·杂语-》
8、 ⊙尝慕黄叔度汪汪如万顷之波,澄之不清,挠之不浊,其雅度真足治吾人轻躁浅露之病 。◆余谓养气工夫,尤要在澄之不清上吃力,更觉要紧一着 。◆古人德成而不欲为师,学成而不欲出仕,真是重道德而轻功名,何等度量!何等器识!◆刘光第:《刘光第集·都门偶学记二》
9、 ⊙或日:士之论高,何必以文?答日:夫人有文,质乃成;物有华而不实,有实而不华者 。《易》
10、 ⊙日:“圣人之情见乎辞 。”出口为言 , 集札为文 。文辞设施,实情敷烈 。夫文德,世服也 。究书为文,实行为德,著文于衣为服 。故日:德弥盛者,文弥褥;德弥彰者,人弥明 。大人德广,其文炳,小人德炽,其文斑 。官尊而文繁,德高而文积 。物以文为表,人以文为基 。◆王充:《论衡·书解》
11、 ⊙或日:“辞达而已矣 。”圣人以文其奥也有五,日元,日妙,日包,日要,日文 。幽深谓之元 , 理微谓之妙,数博谓之包,辞约谓之要,章成谓之文 。圣人之文,成此五者,故日不得已 。◆荀悦:《申鉴·杂言下第五》
12、 ⊙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 。◆若乃所忧惧则有之,忧己不能成天性也,惧己惑之 。忧不能免,天命无惑焉 。◆荀悦:《申鉴·杂言下第五》
13、 ⊙夫学者 , 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14、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 。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
15、 ⊙借人典籍,皆须爱护 , 先有缺坏,就为补治 , 此亦士大夫酉行之一也 。济阳江禄读书未竞,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 。或有狼藉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实为累德 。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其故纸有《五经》
16、 ⊙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17、 ⊙福至生西方;各难知厌足 。身是有限身,程期太剧促 。纵有百年治,徘徊知转烛,憨人连脑痴,买锦妻装束,无心造福田 , 有意侍奴仆,只得暂时劳 , 旷身入苦海 。◆王梵志:《福至生西方》
18、 ⊙事者,其取诸仁义而有谋乎?虽天子必有师,然亦何常师之有,唯道所存以天下之身 , 受天下之训 。◆王通:《文中子中说·问易篇》
19、 ⊙居近识远,处今知古,惟学矣乎?◆王通:《文中子中说·礼乐篇》
20、 ⊙子曰:“言而信未若不言而信,行而谨未若不行而谨 。◆贾琼日:“如何?”◆子曰:“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镇之以静则不行而谨 , 惟有道者能之 。”◆王通:《文中子中说·周公篇》
21、 ⊙子谓窦威日:“既冠读冠礼,将婚读婚礼 , 居丧读丧礼,既葬读祭礼 。朝廷读宾礼,军旅读军礼 。故君子终身不违礼 。”◆窦威日:“仲尼言,不学礼无以立 , 此之谓乎?”◆王通:《文中子中说·魏相篇》
22、 ⊙善为政者,不择人而理,故俗无精粗,咸被其化;工为史者,不选事而书 , 故言无美恶,于书传于后 。若事皆不谬,言必近真,庶几可与古人同居,何止得其糟粕而已 。◆刘知几:《史通·言语第二十》
23、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 。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 。不学而废者,愧已而自卑,卑则全 。◆皮日休:《皮子文薮·书·鹿门隐书六十篇》
24、 ⊙昔者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 其于弑君篡国之主,皆不黜绝之,岂以其盗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没其实,所以著其大恶而不隐欤?自司马迁、班固皆作《高后纪》,吕氏虽非篡汉,而盗执其国政,遂不敢没其实 , 岂其得圣人之意欤?抑亦偶合于《春秋》之法也 。唐之旧史因之,列武后于本纪,盖其所从来远矣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本纪第四》
25、 ⊙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然行之亦须量力有渐 。志大心劳,力小任重,恐终败事 。◆程颐、程颢:《二程集·遗书卷第二上》
26、 ⊙或问:“性善而情不善乎?”◆子曰:“情者,性之动也,要归之正而已 , 亦何得以不善名之?”◆程颢、程颐:《二程集》
27、 ⊙盖因是人有可怒之事而怒之 , 圣人之心本无怒也 。譬如明镜 , 好物来时,便见是好 , 恶物来时,便见是恶 , 镜何尝有好恶也?世之人固有怒于室而色于市 。且如怒一人,对那人说话,能无怒色否?有能怒一人而不怒别人者,能做得如此,已是煞知义理 。若圣人,因物而未尝有怒,此莫是甚难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也 。人见有可喜可怒之事,自蒙著一分陪送他,此亦劳矣 。◆圣人心如止水 。◆程颐、程颢:《二程集·遗书》
28、 ⊙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 。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虽桀、跖不能无是以生 。但戕贼以灭天耳 。始则不知爱物,俄而至于忍,安之以至于杀 , 充之以至于好杀 , 岂人理也哉?有欲乱之人 , 而无与乱者,则虽有强力,弗能为也 。有劫人以杀者,则先治劫者,而杀者次之 。将以垂训于后世,则先杀者而后劫者 。◆程颐、程颢:《二程集·遗书》
29、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城,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 , 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不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 , 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所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 ,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 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与人书一》
30、 ⊙琴书诗画,达士以之养性灵,而庸夫徒赏其迹象;山川云物,高人以之助学识,而俗子徒玩其光华 。可见事为无定品,随人识见以为高下 。故读书穷理要以识趣为先 。◆洪应明:《菜根谭》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