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赏析

古诗: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 
漉菽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意思: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豆秸煎熬豆子怎能这样的急迫呢?
赏析:这首《七步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曹植对手足相残的悲愤,同时也发出了悲愤的斥责 。诗的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 。曹植以“豆”自喻 , 一个“泣”字 , 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 。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七步诗诗句解析锅里煮着豆子 ,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 , 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 , 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创作背景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 , 不成者行大法(杀) , 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
”(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 , 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
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曹丕感到十分羞愧 。
)作品鉴赏文学赏析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
”(《释常谈》)刘协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诗丽而表逸 。
”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 , 辞太华 。
”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 , 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 , 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 。
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 , 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
七步诗诗句七步诗 古诗作者: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 。
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扩展资料 1.《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 。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 , 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
2.首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 。
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 , 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 。
3.曹植的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 。
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 , 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
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 , 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
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步诗百度百科-曹植...
曹植的七步诗《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 。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
《七步诗》原文煮豆持作羹,曹植七步诗--西洋油画漉菽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现代版本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译文【注释】持:用来 。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
漉(lù):过滤 。
菽(sh--ū):豆 。
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
釜:锅 。
燃:燃烧 。
本:原本,本来 。
煎:煎熬 。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
泣:小声哭泣 。
何:何必 。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 , 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
豆茎在锅下燃烧 , 豆子在锅里哭泣 。
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 , 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
从军行 古从军行 出塞 凉州词 诗文鉴赏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行,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军行,写军队生活的乐府古题,王昌龄共写《从军行》七首,这是第四首 。
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 。
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 。
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 。
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 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 。
中唐诗人戴叔伦写有“愿得此身长报国 , 何须生入玉门关”雄豪诗句,同此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 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注解】: 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
【韵译】: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
即使醉倒沙?。?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评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 , 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
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
"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 , 厌恶征战 。
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 , 作谐谑语读便妙 。
在学人领悟 。
"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 。
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 。
千古名绝,众论殊多 , 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
▲王翰《凉州词》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 ,  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赏析 王翰:字子羽 , 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 。
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玄宗时作过官,后贬道州司马,死于贬所 。
性豪放,喜游乐饮酒,能写歌词 。
并自歌自舞 。
《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
尤以《凉州词》为人传诵 。
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 。
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 。
《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 。
”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 。
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 。
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 。
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 。
边塞诗,若以对战争的态度为标准 。
可划分为歌颂战争与暴露战争两类 。
本诗所写战争的性质和背景已无可考,但从诗人感情的脉搏来体会,这无疑是一首反战的诗歌 。
不过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用笔十分隐蔽曲折 。
首句设色艳丽,故意夸示饮宴之美:在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杯子里斟满了葡萄美酒,战士们聚在一起准备痛饮了 。
写到这里,突然来一顿挫:“欲饮”而无奈“琵琶马上催” 。
这个上二下五的句式,妙在突然促成了文意的转折 。
马上的乐队弹起琵琶催人出发,这使得将士们心情大变,由热闹舒适的欢饮环境一下被逼到紧张激昂的战前气氛中 。
看来无法再饮酒了!可是,“醉卧沙场君莫笑” 。
第三句意又一转,告诉我们:这时虽然军令如山 , 却是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而且下决定决心要“醉卧” 。
诗人似在代将士倾诉衷肠:管他呢,虽然出发在即,我们依然痛饮,不辞醉倒沙?。庵挚褚忝遣换峒Π桑俊熬Α比? ,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引出了全诗最悲痛、最决绝的一句,这就是结末的“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诘问句,夸张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
显然,这里所控诉的,已不止是将士们所面临的这一次征战,而是“古来”即有的一切由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驱使千千万万将士去送死的战争!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 , 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
《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放之词 , 然悲感已极” 。
可谓深得作者用心 。
此诗的确流露了如当代论者所批判的消极情绪 , 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残酷环境中,战士和诗人们对于无休无止的边庭争战 , 一般也只能产生这种悲痛的情绪,我们对此就不必苛求了 。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①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 , 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 。
③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 排行七, 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 , 五世祖隆迁居绛州 (今山西新绛) 。
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谤辞官 , 家居十五年 。
晚年出任文安 县(今禹河北)尉,卒于官舍 。
为人慷慨有大略,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 龄、崔国辅等唱和,名动一时 。
靳能为作墓志,称其“歌从军 , 吟出塞,皎兮 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
七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 。
勿用说,这是曹植向其兄曹丕的控诉书 。
曹植的大哥想夺权篡位,而父亲这时生在病中,不能主持大政 , 而曹丕身为大哥,理应代替父亲 。
可是父亲一但归天,而父亲特别溺爱曹植,大哥生怕自己的皇位让弟弟夺去 , 便想找时机除掉这棵障碍草 。
正好有一天所有的大臣都在议事,曹丕就想在各大臣的面前让曹植出丑也好借机除掉他 。
于是他就对曹植说:听说弟弟被所有的人都封为才子,那么我也给你出一道题,命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如果作出不来 , 就别怪我这个做大哥的不顾手足之情(含义是要杀了他) 。
”曹植当时非常愤怒,而当他走到第七步时,曹丕以为他作不出来了,还没来得及说话,曹植就把诗读了出来,以就是上面的诗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之子 , 且都为卞太后所生 , 是真正的同胞手足 。
曹操曾一度想立曹植为嗣,因其才智高于其兄曹丕 。
后曹丕登基(始称魏文帝)仍忌曹植之能,加以迫害 , 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
整首诗据说在七步之内完成,诗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迸发的过程 。
名为吟物,实则是一首带有讥讽的寓言 诗 。
然而由于诗人与其谴责对象的特殊关系,因而诗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 , 讥讽之中有提醒和规劝 。
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
...
十首古诗词,附带意思《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 , 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 。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
【《七步诗》赏析】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赏析】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箕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 , 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 , 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 , 时鸣春涧中 。
【译文】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 。
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 。
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
【赏析】王维写《鸟鸣涧》的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该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 。
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或许是一处景点 。
《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
在王维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 , 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
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春景的喜爱 。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译文】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 ,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 。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 , 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
【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 。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
《江畔独步寻花》(唐代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译文】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 ,  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
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
【赏析】《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 。
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定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表达了作者赞美、称赞春天,向往宁静的生活的中心思想感情 。
《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 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
明英宗时 , 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
于谦议立明景帝 , 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
《竹石》(清代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 , 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
【赏析】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
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 , 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 。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译文】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 。
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
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 , 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
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
【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
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 。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 , 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 。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到这消息 , 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
曹植七步诗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者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 。
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学家 。
从他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来看,其成就确在建安时期一般作家之上 。
????【著作导读】????这首诗始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 (植)应声便为诗曰……”曹植与曹丕为同母弟兄 。
植少年时即以才华特异为父曹操所赏爱,几被立为太子 。
及丕继操位建立魏朝,植虽居侯王之位,而备遭忌迫 。
本诗即是其一次遭受威迫时情思的反映 。
《世说新语》首句作“煮豆持作羹”,“本是”作“本自”,此据丁晏《曹集铨诗》本选录 。
????诗的首二句以叙事提起,意谓煮豆而燃起豆茎,漉滤起熟豆来作豆汁 。
三四两句形容豆在锅中被煮时的景况 , 把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的感情,以豆和萁比喻兄弟间迫害与被迫害的情况 。
“豆在釜中泣”句,以豆在锅中被煮得鼓起水泡作响 , 而着以“泣”字描述,极切合诗人此时被压迫的心情,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抒发了自己沉痛的心情 。
末二句是由上二句所写情景产生的反思 , 以萁对豆之相煎熬,控诉兄弟相迫之乖违情理 。
兄弟之同正如萁豆之同根 , 燃萁煮豆,事属自然,世所常见 。
诗人此时满怀被胁迫的激愤心情,矢口而出,说来如此自然贴切 , 乃使阴狠冷酷如曹丕 , 闻此亦不免“深有惭色” 。
而“萁豆相煎”亦遂成为兄弟间互相鱼肉之名喻 。
????据《诗纪》 , 此诗亦有仅作四句者:“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辞意颇简切 。
旧评对二者各有短长 。
陈祚明评此诗云:“窘急中至性语,自然流出,繁简二本并佳 。
多二语,便觉淋漓似乐府;少二语,简切似古诗 。
”(《采菽堂古诗选》卷六)可谓持平中肯之论 。
唐诗《望洞庭》如何进行赏析?《望洞庭》是诗人刘禹锡遥望洞庭湖而写 的风景诗,全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
诗的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辽远 , 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 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 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 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 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
第三句写 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 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
第四句再用一个 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 的青螺 。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 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