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画古诗手抄报的资料
一、古诗名句
1) 渐行渐远渐无书 , 水阔鱼沉何处问 。____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2)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____佚名《伯牙绝弦》
3)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____佚名《留别妻》
4)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____李白《长相思·其二》
5)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 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____刘禹锡《乌衣巷》
7) 以色事他人 , 能得几时好 。____李白《妾薄命》
8)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9)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____刘彻《秋风辞》
10)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帮忙提供一些经典诗词赏析五、对下面这首外国十四行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老橡树乔尔丹诺?布鲁诺老橡树啊,你把树枝伸向天际,而且在土地里扎根,不论土地如何震颤 , 严酷的风神从天上发出的力量多大多沉,也不论冬天是多么猖狂,你仍然巍峨屹立,昂首挺身;任何意外打击,你都无动于衷,你是我的榜样 , 为我所信奉 。
你永远环抱同一块土地,使它丰腴而有灵性,通过土地的脏腑,你把根儿欢欣地往宽宏的胸脯延伸,我有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灵性,永远向一个固定的目标迈进 。
【注】乔尔丹诺?布鲁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 。
他为维护和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 , 为坚持自己的哲学观点,于1600年2月被宗教裁判处以火刑,在罗马鲜花广场殉难 。
A.开头两句,诗人怀着崇仰的感情为“老橡树”写意,它高大参天又脚踏实地 。
“老橡树”是为真理而战的思想家、科学家的化身 。
B.诗中所写的“风神”“冬天”都有象征性 , 让人想到扼杀科学和真理的邪恶势力严酷而猖狂 , 但布鲁诺没有因此而退缩和屈服 。
C.诗的最后六句深化了主题,布鲁诺从老橡树的形象中汲取力量,他深信自己的事业扎根在科学和真理的沃土中,定会结出硕果 。
【最简单的古诗词欣赏手抄报怎么画】D.全诗以老橡树豪迈的自白结尾:“我有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灵性,/永远向一个固定的目标迈进 。
”这也是布鲁诺殒身不恤的誓言 。
【解析】D项说:“我有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灵性,永远向一个固定的目标迈进”是老橡树的自白,不正确 。
诗中的“我”字是诗人自称,这两句诗是布鲁诺在“老橡树”精神与品格的感召下明志奋进的宣言 。
【答案】D
求求哪位好心人,帮我取写好听的手抄报名字,关于经典诗词的,太仓... 我住长江尾有一首卜算子,是为参考: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
此水几时收,此恨保时已 。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诗中是我住长江头,这里改了一下,太仓正是长江之尾,在这里滚滚长江滔滔而去,留下了无数的沧桑与传说,也养育了这一方土地,人民.我住长江尾,含蓄的点明位置 , 同时,浅显易懂,近俗不俗,既雅且古.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经典诗词、美文摘抄(外加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雁过也 ,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
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 , 徽宗、钦宗二帝被俘 , 北宋亡 。
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 , 奔母丧南下金陵 。
秋八月,李清照南下 , 载书十五车 , 前来会合 。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 。
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 , 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
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 , 饱尝流离颠沛之苦 。
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 。
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
亡国之恨 , 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
《声声慢》词,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 。
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 , 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 , 和忧患余生的悲哀 。
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 。
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 。
总结前人研究. 《声声慢》之美妙,大抵有四点: (一)迭字运用,创意出奇 首句连下七组迭字 , 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中心无定 , 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 。
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戚』六字 , 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
」 ) 下半阕又用「点点滴滴」两组迭字,赢得历代读者无比赞叹 。
有认为创意出奇者,有认为情景婉绝者 。
或以为工于锻炼,出奇胜格;或以为造句新警,绝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或以为公孙大娘舞剑器手,或以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
其中,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 , 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 , 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 , 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 。
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 , 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 。
继而『清清』 , 清清,内也,非复外矣 。
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 。
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 。
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 , 伏枕而泣矣 。
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 , 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 , 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迭字不足云巧矣 。
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 。
且也 , 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
」 (二)叙写伤感,层次分明 整阕词,总共可分三节九个层次 。
「寻寻觅觅」以下七组迭字是第一节 。
这一节可分三个层次:「寻寻觅觅」,叙写恍恍惚惚 , 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 , 这是第一个层次 。
这个遗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与赵明诚间的幸福与爱情,更有可能是钟爱一生的书画金石;总之,是她十分喜爱的东西,如今不复存在,所以她要「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分别为第二、第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家破、夫亡之身世,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 , 细致表出 。
自「乍暖还寒时候」到「却是旧时相识」,是第二节 。
上节七组迭字,总言心情的悲伤;这一节承上申说可伤的情景 , 也分为三层:「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第一层,写气候冷暖不定之可伤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第二层 , 言淡酒不敌晚风之可伤 。
「雁过也 ,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写雁声过耳之可伤,为第三层 。
换头三句,仍分三层,渲染可伤的情事:「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懒摘黄花之可伤,为第一层 。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 写日长难熬之可伤 , 为第二层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雨滴梧桐的凄凉伤感,为第三层 。
从各种不同的层面,就悲伤心情作渲染挥洒 , 是借镜辞赋的写作手法 。
「以赋为词」,北宋词人周邦彦最为专擅;李清照亦长于写赋,故也能借镜赋法填词 。
至于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总结前面三节六层可伤之事 。
前文蓄势厚实,故此处总结顺理成章 。
上阕「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透过十月小阳春的冷暖无常,转写为忧愁伤神伤身 。
凸显结果,就可以省略原因,而且曲折有味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是写她藉酒浇愁,而又忧愁难遣 。
「雁过也 ,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透过北雁南飞,曲写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 。
下阕「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
如何鉴赏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古典诗词,不过几个步骤,和几个出发点 。
如果为了应付考试,那么按课堂老师的走 , 如果是个人兴趣爱好,那么就要涉及到一些东西上了 。
古人有“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的典故,没有必要去苛求那些专业的鉴赏手段,你能从诗词歌赋里与作者产生共鸣感,那么你就鉴赏到了 。
如何产生共鸣?窃以为,一、了解其背景及历史年代 , 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情怀是不一样的;二、诗歌创作时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当时机遇 。
了解了这个才能知道作者是用诗词歌赋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怀;三、了解修辞手法,中国人含蓄,大多不会平铺直叙大多是借以抒情,这类的诗词歌赋那么就有深度了,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才能看懂看透 。
四的话,可以作为多出的一种辅助参考,看看作者的平生,有利于把握他的性格,从而了解他的创作风格 。
个人理解就是如此,彼此学习,可以交流经验 。
古典诗歌赏析意象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品评】 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 “ 语淡而味终不薄 ” (《唐诗别裁》) 。
也就是说,读孟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 , 去体会内在的韵味 。
《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 , 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 “ 淡到看不见诗 ” (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 。
它的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 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 。
故人 “ 邀 ” 而我 “ 至 ” ,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 。
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 。
而以 “ 鸡黍 ” 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
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 。
这个开头 , 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 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 。
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 , 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 , 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 。
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 。
正是由于 “ 故人庄 ” 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 才更显得畅快 。
这里 “ 开轩 ” 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 , 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 , 轩窗一开 , 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
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 “ 话桑麻 ”,认为是 “ 相见无杂言 ” (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 。
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 。
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 。
于是 , 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 , 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 , 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 。
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 , 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 。
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 。
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 , 这位曾经慨叹过 “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 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 。
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 , 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 , 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 。
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几分皈依了 。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 , 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 。
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
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 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
” 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 。
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 , 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 。
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 。
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 —— 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
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 。
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 。
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 , 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 。
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 。
这是所谓 “ 篇法之妙 , 不见句法 ” (沈德潜《唐诗别裁》) 。
“ 不钩奇抉异 …… 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 ” (皮日休《郢州孟亭记》) 。
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 。
这种不炫奇猎异 , 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 。
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 。
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 。
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 “ 淡抹 ” 中显示了它的魅力 , 而不再需要 “ 浓饰盛妆 ” 了 。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 【品评】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
关于读书手抄报的内容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蒋子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 , 成于乐 。
——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 。
——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
——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
——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岳武穆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
——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
——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
——阮元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 , 熟读深思子自知 。
——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
——蒲松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三国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 屈原 奇文共欣赏 , 疑义相如析 。
—— 陶渊明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 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 庄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诸葛亮 玉不琢 , 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
——《三字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是知也 。
—— 孔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高尔基 旧书不厌百回读,人求上进先读书 。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 。
——莎士比亚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
——普希金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
——惠普尔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 , 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
——雨果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 。
——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
——莎士比亚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
——雨果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
——夸美绍斯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
——凯勒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
——歌德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
——鲁巴金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
——歌德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
——卢梭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
——狄德罗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 , 便全无用处 。
——富兰克林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
——马克思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 , 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 。
——泰戈尔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
——世之落拓而无成者 , 皆自谓不痴者也 。
——蒲松龄《阿宝》 书富如入海 , 百货皆有 。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但得春所欲求者尔 。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
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 , 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 。
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 , 心眼既不专一 , 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 。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 。
……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
——郑板桥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邹韬奋《韬奋文集》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 , 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
——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
——赵树理 ②西方读书名言10则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 。
我读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因 。
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唯一正解的方法 。
——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 , 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
——爱因斯坦 “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 。
” ——坎耶里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
” ——惠普尔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 。
” ——德伯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 ——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
” ——托尔斯泰 “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 , 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
” ——弥尔顿 “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
” —...
客厅挂什么诗词最好 五大经典客厅诗词书法作品赏析林纾苦读成大器 林纾(shu)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 。
他是福州人,清末举人 。
林纾小时候家里很穷 , 却爱书如命,买不起书 , 就只好向别人借来自己抄 , 按约定的时间归还 。
他曾在墙上画了一具棺材,旁边写着“读书则生,不则入棺”,把这八个字作为座右铭来鼓励、鞭策自己 。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他活着就要读书,如果不读书 , 还不如死去 。
他常常是起五更睡半夜地摘抄、苦读 。
他每天晚上坐在母亲做针线的清油灯前捧着书孜孜不倦地苦读 , 一定要读完一卷书才肯睡 。
由于家穷,加上读书的劳累,他18岁时,患了肺?。昃?妊?,但他卧在病床上还坚持刻苦攻读 。
到22岁时,他已读了古书2000多卷,30岁时,他读的书已达1万多卷了 。
他曾经说:“用功学习虽是苦事,但如同四更起早,冒着黑夜向前走,会越走越光明;好游玩虽是乐事 , 却如同傍晚出门 , 趁黄昏走,会越走越黑暗 。
” 他不懂外文,但由于他的文学功底深厚,竟采用世人很少见的翻译书的方式:先后由十多个懂外文的人口述,他作笔译,将英、美、法、俄、日等十几个国家的1700余部名著翻译成中文 , 开创了中国翻译外国文学著作的先例,影响很大 。
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就是他与别人合作翻译的第一部外国长篇小说 。
康有为把林纾与严复并列为当时最杰出的翻译家,称赞说“译才并世数严林” 。
的读书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 。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 , 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 , 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
为了读书,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
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 。
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 。
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 。
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 , 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
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 。
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 。
到了外地 , 同在北京一样 , 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
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
有一次,发烧到39度多 , 医生不准他看书 。
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 , 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ぷ魅嗽辈坏靡眩缓冒涯米叩氖橛址旁谒肀?,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
列宁的读书故事: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 。
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 , 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 。
然而 , 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 , 纹丝不动 。
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 这个故事说明 , 要想把书读透、记牢 , 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 。
古人早就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
心不在此 , 则眼看不仔细 。
心眼既不专一 ,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心既到矣,眼、口有不到者乎?” 读书与做文章 古人有三桩事是最重要的,即所谓的“三立”:立德、立功、立言 。
立言就是讲话和做文章,有名的讲话记录下来,即是语录,从广义的角度,也可以算做文章,归根结底,立言就是做文章 。
“文章经国之大事”,是谁也马虎不得的 。
将文章提到这个高度,即使那些看破官 场险恶而隐居在野的人 , 也不敢漠视它的作用,有的更将著书立说作为一生追求的事业 。
士之患在身灭而名不彰 。
要想使声名彰明显著 , 不外乎两种途径 , 一是他人代己立传 , 一是自 己替自己宣传 。
自己替自己宣传,也有两种办法,一是写文章吹嘘自己,一是写彪炳的千秋的文章 。
前者不易为人承认,牛皮易吹破,做的是无用功;而后者则是所有读书人所梦寐 以求的 。
所谓名山事业,使多少人为之而献身;今人的著书立说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质 。
做学问只要敷衍得过 , 东抄西摘,七拼八凑,不久便能著作等身,以之夸耀同列,博一个学问广 大 的名声,至于其中的货色是好是坏 , 谁也不去注意,于是作者便俨然以大学问家自居,顺带的可以招博士生,博士后,去指导更年轻的人去了 。
古人将学问、文章当作崇尚的事业,其 执著认真的态度是今人难以企及的 。
即如做学问、写文章前的基本功夫——读书学习,也不易 为今人所达到 。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说的是学习的快乐 。
荀子的《劝学》,颂扬的是锲而不舍、循序渐进的学风 。
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 ,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将读书当作赏心乐事来欣赏,其中滋味,又断非 一般浅人所可知 。
明代华亭人陈继儒作的《读十六观》 , 是谈读书的好文章 , 其中有云:“ 倪文节公云:‘ 松声、涧声、山禽声、夜虫声、鹤声、琴声、棋子落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皆 声 之至清者也...
推荐阅读
- 有关长安的诗词有哪些?
- 30句含有菊的古诗有哪些?里面有菊字就行。
- 形容"沉迷往事"的诗句有哪些?
- 日记英语怎么读? 地理用英语怎么说
- 外耳道炎一般多久能好 外耳道炎一般多久可以好
- 办健康证多少钱 办健康证多少钱北京
- 包皮手术多久可以康复 包皮手术多久可以正常工作
- 胸腺瘤良性可以活多久 胸腺瘤良性可以自愈吗
- 美尼尔综合征会死人吗 美尼尔综合征会痊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