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诗歌欣赏这门课学习的心得体会和看法

一.看类型 。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 。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 。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 。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 。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 。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
二.找意象 。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 , 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
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 。
三.定感情 。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
四.找技巧 。
一首诗歌写得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
五.下结论 。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 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等 。
六.品风格 。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 。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 , 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 。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 , 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
诗歌鉴赏的学习心得 ?啥意思呀?汪国真《回首》 曾总想穿过 那段最无瑕的时光 去实现所有缤纷的梦想 当回首深深浅浅的脚印 不禁顿足扼腕 恨冬日太短 夏日不长 真想把还没有走完的青春 重新再走一遍 便知该如何珍惜 每一抹黄昏 每一缕霞光 叹只叹光阴不肯倒流 从此,再也不敢懵懂与疏狂 1 诗中“最无暇的时光”指的是什么? 2 诗中“深深浅浅的脚印”指的是什么?作者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诗的第二节中哪一句也用了这种修辞手法?它指的是什么? 3 作者“不禁顿足扼腕”的原因是什么? 4 “真想把还没有走完的青春重新再走一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恨冬日太短 夏日不长”的意思是什么? 6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青春的美好时光/童年 2.深深浅浅的脚印就是走过的足迹,就是过往. 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 便知该如何珍惜每一抹黄昏 , 每一缕霞光.指的是美好的事物 3.过去的时光在懵懂与疏狂中飞快流逝 4.回忆过去,叹息流年之快 5.恨时间过的太快 6.要珍惜时间,珍惜现有的美好的青春
品读古代文学诗歌记鉴赏心得体会怎么写浅谈体现学生主体的美术鉴赏教学 江苏省常州市横山桥中学 马郁茜 在高一年级美术美术教学中,运用感知、记忆、经验和知识 , 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意蕴的活动 。
它是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 具有特殊的作用 。
然而,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只有二、三名同学回答了问题,更多时候是教师指名回答或是越俎代疱 。
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洗耳恭听 。
为什么到了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就越不愿回答问题呢?是学生没有答案吗?显然不是 。
是旧的“一言堂”、“满堂灌”、保姆式的教学方法 , 使他们习惯于坐享其成地听权威答案;是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使他们习惯了当“配角” 。
久而久之,美术鉴赏课上,教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 。
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 。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时常思考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
《高中美术新课程》总目标第一句就提出:“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在美术鉴赏模块课程标准中第一条就是通过“美术鉴赏”模块的学习 ,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 。
我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把“主体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标准结合起来,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主体教育的基本精神 。
1.创设情境,激活学生主动参与 。
创设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鉴赏课的前提 。
在一个教学主题开始以后,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
作为美术鉴赏课通常情况每一主题都会在课前做一个多媒体课件 。
如在《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的导入中首先学生看到的是曾侯乙编钟 , 听到的是用曾侯乙编钟演奏的《楚商》,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本主题的文化情境,再由楚王问鼎的故事把学生引领到商周青铜艺术的教学中,并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衬以青铜古乐,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
又如在集体备课时一位教师在《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一课中,由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玉印导入,引出中国玉石文化,形式新颖,内容紧扣教学主题,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美术鉴赏课的情境创设要切题、新颖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后面的自主学习中去 。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
新的课程标准,把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策略 。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各学科课堂教学都应承担的任务,美术鉴赏课也不例外 。
所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的中介和桥梁 。
问题的提出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筛选和确定问题;或者由学生提出问题 。
如在《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一课,我提出了以下一系列问题:剪纸:研究一下剪纸的历史;剪纸如果按它的表现方式来分可以分成哪几类,并举出具体的图片例子;列举各地比较有名的剪纸及其剪纸艺人,并总结南北剪纸各有什么特色 。
皮影:皮影的起源发展与现状;皮影造型的艺术风格;皮影戏人物的角色造型设计 。
年画:什么是年画;年画的用途及艺术特色;江苏桃花坞年画的发展以及艺术特色 。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主题,教师按照学生的自主选择进行分组编排,让学生在电子阅览室进行探究性学习 。
无论是哪种方式提出问题,都是为了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所以提出的问题应具备以下特征:问题要明确;问题要适度;问题宜小不宜大;问题宜具体不宜抽象 。
3.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
合作学习是实施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生生互动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 。
生生互动主要是指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学生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学习 。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过程的参与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 达成学习的目标 。
如在《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设计中,第一课时安排在电子阅览室进行 , 教师课前准备了相关的问题及资料的来源和查找方式 。
各组分别查找和搜集小组所选任务的学习资料,进行阅读和电子文本摘录;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民间美术某一类型中数幅作品,进行小组讨论评述,组内交流,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小组共同认识成果,对作品中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并提出问题 , 对作品中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录 。
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通过组内合作和帮助,提高学习的效率 。
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分工、交流、生生互动,发挥各自的特长 , 互相帮助和启发 。
第二课时进行组际交流,交流各小组的学习成果 。
汇报的学生代表小组,学生和教师共同分享小组成果,并解决小组对作品的疑问 。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 , 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把现代美术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之中,这对减轻师生的...
如何上好古诗词欣赏课如何引导初一学生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
它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
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是必要的,也是艰难的任务 。
初二下册,有首古诗 , 我用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才讲完;学生学完了大呼过瘾 , 并且主动在课余时间去搜索和作者相关的那些古诗词来看,这让我似乎看到了自主学习的成效 。
那节课讲的是李商隐的《无题》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欣赏古典诗词首先要有感悟之情 。
学习古典诗词,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反复读背的过程中,慢慢品味 。
对于觉得陌生的诗词要先自己理解、体味,查文学史和有关注释,再回过头来对照自己的理解对不对 。
有的诗词 , 不同的版本注释也不一样,这就要认真加以分析比较,判断哪种注释更合乎作者原意,更合情理 。
我的引导步骤如下:一、简单的回忆作者的简介 。
二、介绍更多关于作者的作品: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 , 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 。
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
三、朗读1、学生齐读,纠正注音 。
2、学生个读,自主欣赏 。
四、讨论:这首词意在写什么东西?(爱情) 由上可知,在鉴赏这块,我更多的是愿意引导学生由教材的内容,学习纵观全诗,理解作者 。
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情”,学生才会不由自主地被它所吸引所感染 , 拿出劲头来学习 。
而光学习一两首诗词,就说能理解诗人的情感,是不太可能的 , 那就需要学生从更多的作品去体会 。
课堂中,对那些诗词中的典故 , 比如“蓬莱”“青鸟”,把这些故事都告诉学生,再去引入更多关于爱情的诗词,甚至可以拿现代的爱情诗对比 。
不拘泥通篇在抠某首词的字眼,反而让学生学的更快,更多,更好!通过上诗词鉴赏课 , 教师应指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启发学生应产生并保持学习的热情,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应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 , 使学生感悟到上诗词鉴赏课更有品位 。
作文 诗歌鉴赏的艺术手法探究 800心得体会传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之后,要想迫害曹植 。
于是命令曹植在七步路的短时间内作一首诗 , 做不成就要杀头 。
结果曹植应声而出,作了这首《七步诗》 。
全诗是用同根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母生的兄弟,用萁豆相煎来比喻曹丕对曹植的迫害,客观上反映了曹魏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尖锐 。
鸟鸣涧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
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动衬静,寓静于动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二句写出了一种静谧恬美的意境:寂静的山谷中 , 人迹罕至,只有春桂在无声地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 。
接下诗人又写出了更有诗意的一幕:“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由于山中太幽静了,因此,当一轮明月突然升起,皎洁银辉洒向这夜幕笼罩的空谷时,竟然惊动了山中的鸟儿,于是在幽谷溪边鸣叫起来 。
这叫声似乎一时打破了山中的宁静,但它又让人感到空旷的山中更加幽静沉寂 。
王籍曾写过这样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王维这首小诗与此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
但细品味,王籍诗句不免给人以说理的感觉 , 哲理意蕴十足,但缺乏形象生动的描绘,而这首诗却写得形象逼真 , 生动自然,情趣无限 。
诗中虽然写的花落、月出、鸟鸣 , 但是“这些动的景物,即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唐诗鉴赏辞典》),可见还是后来居上 。
石灰吟
关于李清照诗词鉴赏心得的小论文、(1000字左右、)古典诗歌鉴赏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 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
新课改特别强调审美教育 , 而诗歌鉴赏是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的途径和重要内容 。
系统、深入地研究诗歌鉴赏教学的规律 , 寻觅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希望对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有一定的益处 。
1.能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诗歌赏析题,全国卷及各省市卷均要求考生要用文字来表述,也就是说要学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概括表达出自己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看法 。
高考对诗歌赏析的考查已不再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 而都采用文字作答的形式来考查 。
它要求学生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能把“茶壶里的饺子”倒出来 。
心里琢磨好了的 , 嘴里要说得出来 , 笔下还要写得出来 。
不仅要读懂,弄清楚,还得句子通顺 , 语言表达准确,才能得较高的分数 。
笔者认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 是建立在对语言理解的基础上的 。
高中学生处于基础教育的最高层次,已经储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语言知识和人生阅历,这些是欣赏诗歌的前提和条件 。
但与小说、散文、戏剧相比较而言 , 诗歌又有它的特殊性 。
篇幅短小,意蕴深刻 , 叙事简练,情感内敛,它虽立足于现实,但又往往高于现实 。
诗人大多采取避实就虚的形式,或浓缩历史 , 或观照未来,或挖掘内心,学生很容易造成对诗歌理解的隔阂感 。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诗歌的学习和考查,无论是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其知识的逻辑性 , 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品质,塑造完美人格,都显得尤为重要 。
2.朗读感受,深化理解 朗读是学生走进诗歌殿堂的一把钥匙,也是一个深入体会诗歌内涵的过程 。
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可以亲身体味到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旷达、辛弃疾的雄浑、李清照的婉约 。
诗歌是感情高度凝结的文体,必须以读者细腻的体味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
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咀嚼、品味诗歌,而朗读恰恰是捕捉诗歌所表现的微妙情感变化的一种良好方法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
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 , 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味;只有在朗读中,才能使学生有效赏析和理解诗歌 。
教师可以在诗歌教学之前,让同学们把聆听名家配音朗诵作为新课的切人点,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朗读,在朗读中激发学生赏析诗歌的兴趣 。
通过朗读,学生可体会诗歌所蕴涵的超越时空的喜、怒、哀、乐,在感情上与诗人产生共鸣 。
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的就是喜悦 。
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是忧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透露的是激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豪放之情言于溢表 。
只有通过朗读,而且是大声朗读,才能体味出诗歌中无限的意味 。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经典诗歌的点评 , 针对诗歌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指导学生汲取更多的优秀诗歌的养份 。
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强化语感,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终身受用 。
3.指导学生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找出意象 , 组合画面,想景悟情是感受诗歌意境的有效途径 。
首先是找出意象 。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且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东西 。
所以教学唐诗宋词时想要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一定要先让学生抓住这些意象来理解诗歌 。
其次是组合画面,想景悟情 。
找出的意象经过读者的想象可以组合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感受到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了 。
如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 , 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 。
还寝梦佳期 。
”诗选取的主要意象是月、海、烛 。
那么我们可以抓住这几个意象来展开想象,组合画面: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 , 远在天涯的亲人与我同样望月 。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 , 整个晚上想念亲人 。
屋里光照耀眼,于是将烛火熄灭,披衣步出门庭,月明夜深 。
露水湿衣,寒意袭人,此刻,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亲人 。
但是月光又怎么能抓在手里呢,还是回去再睡吧 , 也许能在梦中与亲人相会 。
从诗歌联想到的几个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远在天涯,在漫长月夜竞彻夜难眠的真切的相思之情 。
4.依托载体 , 优化教学 古典诗歌所特有的含蓄、意境和美感,是一种主观感受的过程 。
这一特点给诗歌鉴赏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优美意蕴,让书面文字的感知转化为有效的消化和吸收,真正让学生在情感上靠近诗人、在感知上体会诗意 , 这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难点 。
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地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结合在一起 , 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获取诗歌的意境,有效地...
【谈谈对诗歌欣赏这门课学习的心得体会和看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