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作者:晏殊【宋代】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放心采纳 。)
求晏殊《蝶恋花》宋·晏殊《蝶恋花》鉴赏 蝶恋花①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 , ②罗幕轻寒 , ③燕子双飞去 。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欲寄彩笺兼尺素,⑤山长水阔知何处 。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 , 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 , 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 , 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
疑难点注释:①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
七岁能文 , 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
卒谥元献 。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 , 理致深蕴 , 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
有《珠玉词》 。
②槛:栏杆 。
③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
④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
⑤尺素:书信的代称 。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赏析点拨:这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细致入微,感人至深 。
上片重在写景,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
在诗人的眼中,菊花似为愁烟所笼罩 , 兰花上的露珠似乎是它哭泣时流下的泪珠 , 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是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的写照 。
“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似乎是写燕子由于罗幕轻寒而离去,实则写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 。
“燕子双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 , 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 。
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 , 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 。
作者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乃是情理中 。
下片写登楼望远 。
“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 。
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 , 人何以堪!“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 。
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 。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
“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中之第一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
《蝶恋花》古诗蝶恋花·春景 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笑渐不闻声渐悄 。
多情却被无情恼 。
扩展资料:译文如下: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
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 , 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 。
慢慢地 , 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
《蝶恋花·春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
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清新婉丽之作,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已的情感不为人知的烦恼 。
上阕写春光易逝带来的伤感,没有拘泥于状景写物而融人自身深沉的慨叹 。
下阕写得遇佳人却无缘一晤,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的悲哀 。
全词词意婉转 , 词情动人,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意境朦胧,韵味无穷 。
参考资料:蝶恋花-百度百科...
《蝶恋花》晏殊这首词的拼音是什么?《蝶恋花》晏殊这首词的拼音是:[dié liàn huā].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代: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 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译文及注释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植恢牢业男纳先嗽诤未?。
注释: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
唐教坊曲 , 后用为词牌 。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 。
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 。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 。
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
谙:熟悉 , 精通 。
离恨:一作“离别” 。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
⑹凋:衰落 。
碧树:绿树 。
⑺彩笺:彩色的信笺 。
尺素:书信的代称 。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兼:一作“无” 。
谁能帮忙介绍一下语句美,意境美的古诗词,像晏殊的,李清... 《蝶恋花》这一词牌,名作层出不穷,本人最喜欢苏轼这一首: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 , 绿水人家绕 。
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笑渐不闻声渐悄 , 多情却被无情恼 。
“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 。
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
“残红”,是说红花已所剩无几 。
着一“褪”字就深了一层,不但花少,且已褪色 , 感伤之情更浓 。
睹暮春景色,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 。
不过一般人写伤春意绪,总会把那种凄迷寥落之感表达到极致 。
苏轼则更多了一些旷达 。
有繁华就有衰落,有凋谢就有新生 。
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
接着,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转向不远处更加开阔的地方 。
只见燕子掠着水面低飞,绿水环绕着人家的墙院 。
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春意未尽的乡村图景 。
飞动的燕子为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绿水人家”则带来了生活的气息,并为后文“墙里佳人”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人以为应是“晓” 。
通读全词 , 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 。
而燕子绕舍而飞 , 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 。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 。
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
“柳绵”,即柳絮 。
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 。
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 。
“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 。
即便如此,这两句还是蕴含着许多的辛酸和悲哀 。
据《林下词谈》记载:“子瞻在惠州 , 与朝云闲坐 。
时青女(霜神)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 。
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 。
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
’”联系当时苏轼的遭遇,是颇耐人思索的 。
苏轼一生漂泊,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 。
此时 , 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 。
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墙里有人荡秋千,墙外有条小道 。
墙外小道上走着行人,墙里飘来佳人清脆的欢笑 。
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 。
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与读者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 。
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 。
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 。
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 。
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 。
不过 , 在这无语之中,我们已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 。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 。
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 。
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
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 , 认为是行人心存爱慕之情 , 而佳人却根本不知 。
行人的“有情”遭遇佳人的“无情” , 心中无可奈何 , 故十分烦恼 。
这俨然是一个单相思式的喜剧 。
倘若这是作者目睹他人的遭遇,或许可以说是借爱情来写人生普遍存在的这样一种矛盾 。
但词中“行人”更接近作者自己的写照,其中“情”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 , 绝不仅限于爱情 。
作者饱经沧桑,有惜春迟暮之情,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 , 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 , 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 。
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去想象 。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 , 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
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
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 , 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 。
他的婉约词同样有劲气流动,不同于花间词的软弱 。
词中包蕴的意趣亦为词家推重 。
《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 。
所谓“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这是人生中非常普遍的现象 。
还有人评价它富有“禅趣” 。
那阻隔有情与无情沟通的,不仅仅是绿水环绕的围墙,而更是人们的“心墙” 。
作者一生虽历经坎坷,仍“多情”地追求理想,执着人生,可是却被“无情”所恼 。
...
谁能说一下晏殊的蝶恋花的写作背景!急急急急作者背景: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人)七岁能文在真宗时以神童荐 , 赐进士出身 。
文章赡丽,尤工为词 。
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及《珠玉词》存世 。
其词主要承继晚唐、五代遗风,内容比较狭窄,多为遗兴娱宾而作 。
代表作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等 。
词风蕴籍和婉 , 温润秀洁,为宋初一大家!文章提示: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
背景是秋天,所以全词带有秋天特有的悲凉色彩 。
对于多愁善感的诗人来说,伤春和悲秋是他们在春、秋两季中最易感发的季节病 。
所以他们笔下的秋天是一种“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而本词的显著特色,就在于通过秋景所抹上的浓郁的感伤色彩 。
反映出“我”的愁情 。
上阕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对主人公所处环境的描绘,写出其为离愁所苦的内心世界 。
下阕拓宽词境,写“我”登上高楼眺望所看见的更加萧索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 , 寄书何达?“西风凋碧树”,渲染出秋意的愈加肃杀;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则揭示了悲秋者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执著追求,这就是使本词意境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综观全词,意象丰富,然无一不“着我之色彩”从见之愁菊到泣兰从西风到长山阔水,皆为“有我之境”与“我”之心境相融合,达到一种“思与境偕”的效果 。
全词于萧索冷清外另有一番和婉闲雅的情调 。
古诗蝶恋花谁写的最好? 欧阳修的蝶恋花也是流传最为广泛的 。
所以欧阳修的比较好 。
蝶恋花,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 。
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
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成为经久不衰的绝唱 。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江如练》、《西笑吟》、《明月生南浦》、《转调蝶恋花》、《鱼水同欢》等 。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 。
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 。
其词牌始于宋 。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
蝶恋花 晏殊上片写了什么,下片抒发了什么本词是晏殊闺思词中的名篇 。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闺中人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 , 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
全词借闺中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活动,深婉而含蓄地表现了自己临秋怀人那种执著而真挚的感情 。
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
苏轼《 蝶恋花》原文的翻译1. 春天将?。倩ǖ蛄?nbsp;, 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
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
2. 围墙之内 , 少女正在荡秋千 , 发出动听的笑声 。
围墙外的行人听到笑声,忍不住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
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
蝶恋花·春景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 。
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 , 墙里佳人笑 。
笑渐不闻声渐悄 。
多情却被无情恼 。
《蝶恋花·春景》,是由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作 。
在此词中,作者通过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借惜春伤情之名 , 表达出作者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 。
古诗《蝶恋花》谁写的最好?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 。
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笑渐不闻声渐悄 。
多情却被无情恼 。
【赏析】 此作题一作 “春景” 。
上片写暮春自然风光 。
从郊游少年的视角,由小到大,由近渐远地展开,极富层次感、色彩感和运动感 。
“天涯何处无芳草”,既是对暮春景色拓开一景,又点化游春少年的惆怅,引发下片境界 。
下片写自然背景中的人事:一道短墙将少年与佳人隔开,佳人笑声牵动少年的芳心,也引起少年之烦恼 。
自然春意与人事春情相绾合,优美地表现出在流走跃动的春之气息中,惜春少年微妙的恋情之萌动及转瞬便迷失的怅惘 。
有声有色,情韵悠远, 颇富婉媚绰约的风姿 。
是一篇天韵圆转的佳作 。
《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 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 。
时青女(指秋霜)初至 , 落木萧萧 , 凄然有悲秋之意 。
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 。
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 。
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
?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妆又伤春矣 。
?遂罢 。
朝云不久抱疾而亡 。
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 。
” 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 , 绿水人家绕 。
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 , 墙里佳人笑 。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 。
上片就眼前所见写景 , 写春光将?。?这实写 。
伤春中隐含思乡情怀 。
首句 “花褪残红青杏小”,红花落尽,枝条上留下的是花的残痕和苦涩的小青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 , 虽是写景,却仍蕴含思理 。
“燕子”二句 , 小燕子逐春飞来,恋春不已 。
绿水环绕山村人家,春情留连不断 。
细细品味,残破、惨淡之情油然而生 。
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人家”二字 , 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 。
然而,我们读词时,却必然会联想到当日春光明媚的景象:山花烂漫、柳絮飞扬,消雪融后的小溪水,淙淙流过山村人家,燕子戏水闹春,这样的春日,怎不令人神往!两相对照,眼前春的归去,又怎不令人黯然神伤!这种情景交炼而得言外之意的妙笔,正好比一抹彩云,去留无迹 。
而这种对春的向往却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迹 。
“枝上”二句 , 先抑后扬 , 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 。
柳絮漫天,芳草无际,最易撩人愁思,着一“又”字,见得谪居此地已非一载矣 。
这也是说春归去的一种景象 。
然而,柳絮在古典诗文中,往往是薄命女子的象征,看见柳絮,很自然地又联想到被遗弃的女子,随风飘摇 , 没有空白之处 。
杏子虽然是酸苦的 , 但它还是会让人联想到落去的鲜花,而柳絮呢?落就落了,谁还惦记呢?这恐怕就是词人身世的自叹吧!“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则化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和蒋夔寄茶》) 。
在后来的贬谪海南时期,作者又高唱着“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其二);“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海》),均是在思乡的伤感中蕴含着随遇而安的旷达 。
诗人正自哀怜,满眼芳草使眼前一亮,春天虽然去了,可芳草哪里没有呢!这正是诗人无可奈何聊以自慰的思想反映 。
苏轼曾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出任杭州通判 。
后又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 。
出狱后责受黄州团练副使 。
哲宗即位后,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 。
绍圣三年,他五十九岁时 , 新党再度执政,就又先后被贬岭南惠州和海南琼州 。
苏轼本是一个很有政治见解的政治家,也并非顽固的保守派 。
即使在他被贬出官以后,也人民做了不少好事 。
关心人民疾苦,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生产;鼓励、培养文人后辈,但却得不到君主的知遇之恩,始终不被重用 。
即使如此,仍未改变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
他的这种达观思想 , 是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 。
《东坡先生墓铭志》中载有“幼读《庄子》? 得吾心矣?”的感悟 。
《志林·道士张易简》中说苏轼“八岁入小学,以道士张以简为师” 。
《志林论修养帖寄子由》还说词人“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少胜解” 。
因此,词人能随缘自适,“无所往而不乐”,不为世尘所囿,正是苏轼诗词的理趣所在 下片抒情,是虚写 。
借偶然遇到的情事,表达“墙外行人”的失意、惆怅和苦闷 。
闻声而不见佳人的懊恼和惆怅 。
“墙里秋千”三句,用白描手法 , 叙写行人(自己)在“人家”墙外的小路上徘徊张望,只看到了露出墙头的秋千架,墙里传来女子荡秋千时的阵阵笑声 。
词人至此才点出自己的身份是个“行人”,固然是指当下自己是这“绿水人”墙外的过路人,但也有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
【蝶恋花 晏殊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
-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为何备受关注?
- 2022浙江省大学排名,最新高校排行榜
- 2022年浙江省前十名大学排名
- 浙江大学排名一览表,2022最好大学排行榜
- 2022年浙江省大学排行榜,浙江高校最新排名
- 2022年浙江省大学排名,浙江最新高校排行榜
- 浙江师范大学排名,2022全国排名第96名
- 2022广东政法类院校有哪些,最好的政法类大学排名
- 2022广东农林类院校有哪些,最好的农林类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