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赏析方法及步骤有那些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
四、看技法
一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
二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修辞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古代诗词赏析方法及步骤有那些】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 , 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 。想象、联想,设想奇巧 , 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 。】B语意双关
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
⑹夸张,突出特点 , 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
⑺反复 , 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
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
⑼反语 , 讽刺 。
⑽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 , 互相阐发,互相补充 , 说的是一件事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 。
四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五、看意象
⑴柳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
⑵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⑶菊花
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六、答题的格式
1、先观点后理由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
2、先分后总式 , 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
3、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
古诗词赏析的方法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 。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语文教学中,可以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诗眼题眼】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 。
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 , 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 , 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鸟宿池边树 , 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
/暂去还来此 , 幽期不负言 。
”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 。
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 , 荒园寥落 。
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 , 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 。
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
【典故引用】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 , 引人联想 。
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
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 , 尽荠麦青青” 。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
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 , 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
【修辞手法】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 , 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 , 领悟作者的感情 。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
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 。
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 , 以丝带喻柳条 , 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 。
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 。
一“细”一“裁” , 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 , 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 。
“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 。
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 , 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 。
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
【深化理解】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 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 。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 。
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 , 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 。
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 , 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 。
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 , 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 , 任随百花妒忌 , 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 。
“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 。
“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 。
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 。
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 , 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 , 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 。
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 。
”(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 。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坪尤牒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一...
古诗词鉴赏题的解题方法 。
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 。
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 。
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 。
(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 。
(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情与景的有机契合,或者说是指具有相同特性的意象的组合 。
对意境类的解答,也有三个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
描述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
同时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用双音节字词,这样会使语句优美,富有节奏感 。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分析时切忌空洞 , 要答具体 。
比如仅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诗歌中的物象主要相对于咏物诗而言 。
它是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
解答该类诗歌时,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的品格 , 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
其次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
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技巧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 。
这里我们就古诗词鉴赏命题形式与解题对策作一介绍,希望能给考生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
一、表达技巧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解题指津]分析表达技巧 , 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
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 。
答题时应该包括(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
[示例]试分析下面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 。
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
二、形象意境类 A.形象 [命题形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题指津]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 , 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 ,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
答题步骤是:(1)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点;(3)揭示作者情感 。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
[示例]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 。
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 。
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写照 。
B.意境 [命题形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指津]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 , 二要概括意境特点 , 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 。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 , 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
[示例]作者在下列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
[参考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 , 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
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
三、语言特色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
[解题指津]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 , 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 。
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 。
分析语言特色,首先必须理解一些术语,如“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
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了解这些对解题不无帮助 。
[示例]试分析下列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 。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挎≡诤崽?。
”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
何处住 , 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 , 烘托出一个朴素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
四、思想内容类 [命题形式]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评价诗作的思想感情,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归纳诗句的思想内容 , 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等 。
[解题指津]评价思想内容 , 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
古代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春日即事① 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①李弥逊(1085-1153) ,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 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古诗中的关键语言 , 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
三、看体裁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 , 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 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
四、看技法一抒情手法⑴直抒胸臆⑵间接抒情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二描写手法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 , 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会的……思考 。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三修辞手法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⑵借代——含蓄、委婉 , 表达特定的感情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 。
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
⑷双关——意在言外 , 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 。
【如“东边日出西边晴 , 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 。
】B语意双关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 , 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
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
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
⑻设问 , 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
⑼反语,讽刺 。
⑽互文:“参互成文 , 含而见文 。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 , 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 , 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 。
四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五、看意象⑴柳“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 ,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
”⑵月亮一般说来 , 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⑶菊花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
陶渊明“采菊东蓠下 , 悠然见南山”⑷梅花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⑸松坚贞、高洁的品质 。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
”⑹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
”⑺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
“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
⑻杜鹃鸟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
”⑼鹧鸪鸟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 , 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
⑽寒蝉悲凉的同义词 。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骤雨初息 。
”⑾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
⑿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 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 , 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
⒀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⒁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 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
“想当年 ,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 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
又如: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 , 望帝春心啼杜鹃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连用了蜀帝化鸟,庄周化蝶 , 鲛人珠泪,蓝田烟玉四个典故,以隐喻手法从不同侧面写一生不幸 。
理想追求如同幻影 , 人生旅途遗恨重重,像杜鹃一样总在悲鸣,像明珠一样时时流泪 。
四个典故 , 构成了一个绵邈微婉的意境,寄寓了诗人浓重的悲慨,抒民了诗人的郁愤 。
常见的用典意思 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边境之敌 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 , 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 , 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 , 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五柳:隐者 东篱 , 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 , 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 , 柳岸:送别地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明月:乡愁 青云:高的地位 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青紫:高官显爵 丁香:愁心或情结 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蝉鸣:悲秋 青天:清官 落花:伤春 落叶:秋天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西楼 , 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 2、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
”(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
3、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
“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
4、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 , 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
“今夜鄜州月 , 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何时倚虚幌 , 双照泪痕干 。
(杜甫《月夜》) 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
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以动衬静是反衬 。
练习: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今春看又过 , 何日是归年?”是如何应用衬托手法的? 以乐景衬哀情 。
5、渲染: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
又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 这首诗是作者初至成都游诸葛亮武侯祠所作 , 抒写诗人对诸葛亮崇敬赞佩之情 。
前二联写武侯祠的景色,以古柏森森、碧草茂密、黄鹂空啼等景色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表现作者对先贤深沉的缅怀 。
练习:分析刘禹锡《乌衣巷》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
...
诗歌鉴赏方法以及意象的研究 古诗中常用的意象和典故 冰 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
月亮 :对月思亲一—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
“柳”、“留”谐音 , 古人在送别之时 , 往往折柳相送 ,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
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和送别之所 。
蝉 :以蝉喻品行高洁 。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
南浦 :水边的送别之所 。
长亭 :陆上的送别之所 。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 , 表凄凉之音 。
梧桐 :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
梅花 :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
松柏 :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 。
桃花:象征美人 。
牡丹:寄寓富贵 。
杨花:有飘零之意 。
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
春夏季节 , 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 , 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 。
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 。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
蟋蟀 :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 。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
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
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
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
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
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
鸿雁 :《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子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
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 。
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 。
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司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 。
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
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
连理枝 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
相传战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
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她衣服,没拉?。氯?,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 。
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 , 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 , 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
后来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
青梅竹马 :用来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
逐鹿 :以鹿喻帝位 。
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
三尺 :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 。
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
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
少康,杜康也 。
”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 。
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 , 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
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结为婚姻,后便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
彭祖 :传说中长寿人物 , 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
鸡肋 :鸡的肋骨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
婵娟 :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
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 , 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
也说“芹献” 。
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 , 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 , 故用“执牛耳”指盟主 。
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
作壁上观 :壁:营垒、壁垒 。
观:观望 。
在壁垒上观望 。
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 。
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
后来称女...
古代诗歌鉴赏中的描写手法有哪些1、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 , 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
2、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 , 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
3、声与色的结合(绘形绘色)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 , 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
4、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 , 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 。
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 。
5、点与面的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 不是孤立存在的 , 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 , 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 , 点面结合,烘云托月 , 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
...
古代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的论文 初中生古诗鉴赏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魏文琴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张锐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陆慧霞刍议中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王峰城在阅读中鉴赏,在鉴赏中阅读——谈谈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刘凯高中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研究-游思源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教学方法研究-邓鸿不妨可以参考一下以上文献资料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