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通识教育 大学教育通识课程有哪些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通识教育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 。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
通识教育的意义价值 1、通识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因而应当引起中国教育界的充分重视 。如果对通识教育没有国际化的认同,就会在相当程度上失去话语权,失去国际共识,从而也就失去国际交流的一些前提 。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使通识教育溶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概念中,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
2、通识教育实际上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 。在通识教育中,贯彻“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个性化素质教育”,把通识教育分解成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美学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素养等五大模块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充分发展个性,博学多识;鼓励学生从难、从严、从自己实际出发自主选课,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素质 。
3、通识教育也是“大学精神”的课程实现方式 。现代大学,大多数都贯彻和践行着“民主、科学、真理、正义、自由、宽容”的大学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需要大学体制保证来实现,同样需要课程体系来实现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崇尚科学和民主,追求真理和正义,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并能“仰望星空”的人才 。
4、通识教育是防止学生偏科的重要方式 。中国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偏科、专业过窄的情况比较严重,在中学打基础时就分文科、理科,进入大学又产生较严重的文理分家 。而通识教育则规定学生必须跨专业、跨学科选课,禁止选那些与本专业相重复或相关相近的课程,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学生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从而也就能使学生知识结构趋于合理 。
6、通识教育还能防止因应试教育出现“高分低能”学生 。因为通识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以北师大为例,他们把能力素养课作为通识教育五大模块之一,强调让学生必选和通选,同时与国家人事系统的专业资格证书自愿培训相结合,从而可以全面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
大学教育通识课程包括哪些 大学教育通识课程包括:
一、语言课程
语言课程的学习包括本国语言课程和外国语言课程 。二者缺一不可 。
二、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不仅能训练人们严密、清晰的思维能力,同时还是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其他科学的基本工具,数学课程还包括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
三、文学与艺术课程
文学与艺术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 。可以说是鉴别艺术品的眼睛和耳朵 。
四、历史与文化课程
学习历史与文化课程能获得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知识,同时也能正确认识宇宙、社会以及我们自身 。能更好的学会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看待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
五、社会分析课程
社会分析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把握社会运行的机制和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 。
六、道德思考课程
道德思考课程能使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存在,探索生命的意义 。道德思考课程中还包括科学与技术课程和体育课程 。
通识教育最大困境 通识教育所需要的“通识”有待研讨,正如清华大学刘东教授指出:要想深入打破通识教育的困境,首先需要弄清的是,在当今这个乱糟糟的全球化时代,究竟什么才算得上名符其实的“通识”?事实上,在这个各种文明规则不断冲撞磨合的紧要关头,作为一个地球人究竟至少需要知道些什么,还根本就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通识教育缺通识”是通识教育的最大困境 。
【什么是通识教育 大学教育通识课程有哪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