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王勃简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滕王阁序》中的经典名句,一千多年来被世人广为传诵,赞声不绝 。提及王勃,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这篇千古奇文《滕王阁序》,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这篇文章都获得了极高的赞誉,脍炙古今 。


王勃,初唐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初唐四杰”之首 。二十七岁的王勃因落水后惊悸而死,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成就非凡,光芒四射,仅这一篇《滕王阁序》就足以令很多才子望尘莫及 。
一、少年成名
王勃出生于儒学世家,家学渊源,祖父王通是隋朝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王勃自幼聪慧过人,有“神童”之称 。《旧唐书》中记载:他六岁就能写文章,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 。小小年纪就显示出惊人的文学天赋 。


九岁时,王勃读名儒颜师古注的《汉书》,并撰写了《指瑕》十卷,专门指出颜师古著作中诸多毛病,侧面反映了王勃博学多才,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
十岁时,便饱览六经,储备了极为丰富的知识 。何谓六经?指的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分别为《诗》《书》《礼》《易》《乐》《春秋》 。
公元664年,恰逢右相刘祥道巡视关内,十四的王勃毛遂自荐,上书刘祥道,直陈政见,展现了其过人才华,深得刘祥道赏识,称赞王勃为“神童”,并且上表朝廷,举荐王勃入仕 。


十六岁的王勃参加幽素科试,对台策,及第,被授予朝散郎官职,这是一个从七品上的官职,官阶不高,但他却是朝廷最年少的命官,未冠而仕,春风得意,名动天下 。
从出生到十六岁,这个阶段王勃走的太顺利了,几乎没有遇到过困难 。缺少历练的王勃,不久就遭遇了人生中的一系列挫折,从人生巅峰跌落到谷底,甚至差点被处死 。
二、人生低谷
《老子》中写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正当王勃得意自满之时,不久就闯下大祸,断送了大好仕途,也改变了王勃的人生轨迹 。


王勃当上朝散郎后,因修撰史书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欣赏 。一天,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玩斗鸡游戏,或许是为了助兴,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很快这篇文章就传到唐高宗手中 。唐高宗认为此文意在挑拨兄弟之间的情谊,夸大事态,一怒之下,将王勃驱逐出长安,仕途毁于一旦 。
祸不单行,在友人的帮助下,王勃在虢州任参军,但却因杀死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被判死刑,从风光无限的才子到在狱中等待处死的囚犯,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幸运地是王勃遇大赦,才得以保全性命 。这件事使他的父亲亦受到牵连,被贬到交趾做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为此王勃的内心有着强烈的羞愧和自责,正如他在《上百里昌言疏》中所写:“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 。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度南海 。嗟乎!此皆勃之罪也 。”
三、千古奇文《滕王阁序》
王勃出狱后,出于对父亲的孝心和愧疚,他拒绝了朝廷给的官职,南下前往交趾探望被贬异乡的父亲 。正是由于这次探亲之旅,王勃写下了千古奇文《滕王阁序》,可惜的是,在旅行尾声,王勃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一位年轻的天才魂归大海 。


公元675年的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了滕王阁,决定大宴宾客,邀请当地的名流才子参加,而恰巧王勃南下探亲路过此地,被邀请赴宴 。期间,阎都督请文人才俊们赋诗作文,但却事先安排自家的女婿准备好文章,到时一展身手,博得盛名,大家也知晓阎都督的用意,故都假装才华难济,推辞不写 。谁知王勃起身,表示愿作文一篇,阎都督也不好拒绝,只好点头应允 。
王勃接过纸笔,文思泉涌,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篇《滕王阁序》,在场宾客纷纷传阅,赞不绝口,阎都督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之后,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 。”


像《滕王阁序》这样的文章,一篇便足以名垂千古 。试想,如果王勃没有过早的离世,以他的才华,加之阅历的增加,必会有更多惊艳世人的佳作,成就会更大 。
【王勃: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王勃简介】王勃的一生虽短如流星,但却无比绚烂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王勃都是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惊艳世间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