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
别名服翼(《尔雅》) , 天鼠、伏翼(《本经》) , 飞鼠、老鼠、蟙蟔(《方言》) , 仙鼠(《尔雅》郭璞注) , 夜燕(《纲目》)
出处《本经》
来源为蝙蝠科动物蝙蝠的全体 。捕得后 , 去净毛、爪、内脏 , 风干或晒干 。
原形态前臂长46~54毫米 , 颅基长约18毫米 。体形较小 。耳短而宽 , 耳屏亦短 , 其尖端较圆钝 。眼极细小 。鼻正常 。无鼻叶或其他衍生物 。前肢特化 , 指骨延长 。由指骨末端向上至膊骨 , 向后至躯体两侧后肢及尾间 , 生有一层薄的翼膜;膜上无毛 , 可见血管分布 。胸骨具龙骨突 。尾发达 , 向后延伸至股间膜的后缘 。躯体背部毛色呈灰棕色 , 具有花白细点;腹面浅棕色 。雌兽腹部有乳头一对 。
生境分部栖于建筑物的隙缝或树洞中 。白昼将身体挂起或伏着停息 , 晨昏或夜间活动 。冬眠 。以昆虫(主要是双翅目)为食 。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甘肃、山西、四川、福建、湖南、湖北等地 。
炮制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蝙蝠)要重一斤者方采之 , 每修事 , 先拭去肉上毛 , 去爪肠 , 即留翅并肉脚及嘴 , 然后用酒浸一宿 , 漉出 , 取黄精自然汁涂之 , 炙令干 , 方用 。每修事重一斤一个 , 用黄精自然汁五两为度 。"
②《纲目》:"近世用者 , 多煅存性耳 。"
性味咸 , 平 。
①《本经》:"味咸 , 平 。"
②《别录》:"无毒 。"
③《药性论》:"微热 , 有毒 。"
归经《纲目》:"肝经血分 。"
功能主治治久咳 , 疟疾 , 淋病 , 惊风 , 目翳 , 瘰疬 , 金疮 。
①《本经》:"主目瞑 , 明目 , 夜视有睛光 。"
②李当之《药录》:"主女子生子余疾 , 带下病 , 无子 。"
③《别录》:"(目)痒痛 , 疗淋 , 利水道 。"
④《纲目》:"治久咳上气 , 久疟 , 瘰疬 , 金疮内漏 , 小儿鬾病 , 惊风 。"
⑤《本草新编》:"拨翳膜 。"
⑥《本草求原》:"治病 , 干血气痛 。"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 。外用:矾末掺或调敷 。
注意《本草经集注》:"苋实、云实为之使 。"
复方①治久咳嗽上气 , 十年、二十年:蝙蝠除翅、足 , 烧令燋 , 末 , 饮服之 。(《肘后方》)
②治久疟不止:蝙蝠七个 , 去头、翅、足 , 捣千下 , 丸梧子大 。每服一丸 , 清汤下 , 鸡鸣时一丸 , 禺中(日近午)一丸 。(《范汪方》)
③治小儿惊痫:入蛰蝙蝠一个 , 入成块朱砂三钱在腹内 , 以新瓦合煅存性 , 候冷为末 , 空心分四服 , 儿小分五服 , 白汤下 。(《医学集成》)
④治小儿慢惊风及天瘹夜啼:蝙蝠一枚(去翼、脂、肚 , 炙令焦黄) , 人中白一分(细研) , 干蝎一分(微炒) , 麝香一钱(细研) 。上药 , 捣细罗为散 , 入人中白等同研令匀 , 炼蜜为丸 , 如绿豆犬 , 每服以乳汁研下三丸 , 量儿大小 , 加减服之 。(《圣惠方》返魂丹)
⑤治瘰疬多年不瘥:蝙蝠一个 , 猫头一个 。上同烧作灰:撒上黑豆 , 煅其灰骨化 , 碎为细末 , 湿即干掺 , 干则油调敷 。(《奇效良方》蝙蝠散)
⑥治金疮(出)血肉瘘(肉瘘 , 《纲目》引作"内漏"):蝙蝠三枚 , 烧令烟尽沫下 , 绢筛之 。上以水服方寸匕 , 一日服令尽 , 当下如水 , 血消化也 。(《刘涓子鬼遗方》蝙蝠消血散)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用复方蝙蝠丸观察222例 , 有效率为89.6% , 显效率达36.9% 。单纯型与喘息型疗效无明显差异 。大多数病例在服药1~4天内出现疗效 。少数病例服药后出现头晕、恶心、口子、上腹不适等副作用 。可自行消失 。制剂及用法:取新鲜蝙蝠剥皮、去胃肠 , 置瓦上焙干(勿焦)研粉;另用一点红5钱 , 鼠曲草1两(均为干品) , 水煎两次 , 滤液合并浓缩成1:1浓度 , 然后加入蝙蝠粉6钱 , 以炼蜜拌匀 , 调制成丸 。为1日量 , 早晚分服 , 10天为一疗程 。亦有用活蝙蝠1只 , 和适量食糖 , 置锅内隔水蒸取药液 , 每日2次分服;或用死蝙蝠置瓦上焙焦研末 , 再加等量葡萄糖粉拌匀压片 , 每片0.5克 , 每日12片(相当于1只蝙蝠) , 2次分服 。共治15例 , 服药7天后明显好转4例 , 好转4例 , 无效7例 。
备注蝙蝠种类很多 , 除上述外 , 常见的尚有家蝙蝠;大耳蝠;大菊头蝠等亦同等供药用 。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材蝙蝠 蝙蝠】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
- 最近运势好吗? 梦见掉牙齿是什么征兆
- 技巧 公文写作:[10]意见
- 肉沫鸡蛋怎么做菜
- 没有房本可以卖房吗
- 怀孕可以吃蠄蚷吗
- 手机有木马软件怎么能删掉
- 煮花生要煮多久才能熟
- 羊水穿刺一个人去行吗
- 孕晚期可以不忌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