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的意思

《漫谈品析俗语文化》第12回 俗语文化和成语文化都是我们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古人运用智慧将成语和常说的话或诗句结合形成俗语文化,其中都蕴含着很多道理和学问 。“亡羊补牢”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这句俗语,是“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还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先从字面意思解读“亡羊补牢”的意思是:羊丢了以后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认为“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意思是出现问题及时补救不算太晚,但仍然有更多的人认为“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并且把这个成语用在了一种无可挽救的情况下 。
再看看俗语出处及典故 成语“亡羊补牢”的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见兔而顾犬,为时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大意是看到兔子,再回头顾上狗,还不算太晚了,羊逃跑后才修补没还不算太迟 。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出自《庄辛论幸臣》原文节选:“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此文讲述战国时期楚国的事情,有一个大臣叫庄辛,他见楚襄王不理朝政,终日只顾享乐,多次劝谏未果便辞去了官职,后来秦国攻打楚国,襄王被迫流亡时,才想起了庄辛的话,派人去把庄辛找回来,问他如何补救,庄辛诚恳的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才想起来去寻找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才补羊圈也不迟,过去听闻汤王、武王起初只有百来多里的地方,后来用心治国也兴盛起来了,而桀王、纣王虽然有了天下,由于荒废朝政,也免不了灭亡 。”襄王听后,才又重新振作了起来,在庄辛的帮助下,最终夺回了被楚国抢走的国土 。
通过亡羊补牢的故事分析是晚还是不晚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他发现羊少了一只,仔细查看发现原来羊圈破了,羊被狼叼了,街坊领居劝他将羊圈修补一下,以免损失更大,那个人却无动于衷,直到第二天发现羊又少了,才后悔没有听邻居的劝告,才立马将羊圈修补好 。
成语和俗语这个东西不是永远不变,这是要看当时的语境和意境,羊圈修补好避免更大的损失发生,就是“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就像学习考试的时候,通过平时的考试,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为的是在期末考试能够考好 。这也告诉我们,不要被一时的失意所打击、一蹶不振,需要站起来,继续努力弥补,总是会有希望的 。
并不否认“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羊圈虽然修补好了,但损失已然发生了,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就像我们生小病的时候不管不顾,等到生大病需要去医院就医才去医治,最终虽然治好了,但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财力 。这提醒我们,珍惜眼前,认真对待一切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
总结及感悟 个人认为是为时已晚也好,还是未为迟也也罢,对于一些事情,仍然要小心仔细,要尽量避免无可挽救的事情发生,也要避免可挽救的事情发生,毕竟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损失,千万不要等事情变成事实,发生在自己身上才追悔莫及 。但是发生错误或发现缺点,都要及时改正,《弟子规》中说:“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
做错了要忏悔、要改过,真正的忏悔改过是后不再造,我们时常都习惯嘴上说着一定改,明天开始什么的,但很有可能第二天就忘了,又恢复成往常一样了,“忏”是自我反省、反思,愿意承认,愿意永不再犯;“悔”是警戒,就是已经认识到错误的根源,就要警惕现在,未来再次重复犯相同的错 。第一次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重复犯相同的错,屡教不改 。
忏悔不是念《忏悔文》不是求佛菩萨原谅,而是后不再造 。
【俗话说“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的意思】“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 。”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知道大家对这两句俗语:“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如果您喜欢,请点赞关注!如果您感觉有用,请转发收藏 。下回给大家分享其他俗语典故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