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作品谈及唐代诗歌

唐代边塞诗派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有其必然性 。同时,它的形成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酝酿,早在边塞诗派出现之前,不少文人已经创作出数量可观且远胜于前代的边塞诗,像骆宾王,陈之昂等 。但唐代边塞诗派的真正形成却是在盛唐时期 。

从骆宾王到陈之昂,初唐边塞诗大大地发展了,丰富了,虽然还未能形成独立流派,但已为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做了多方面的准备,预示着一个更加繁荣的边塞诗创作时代的到来 。

形成于开元,天宝年间的盛唐边塞诗派,其领袖和主将是高适和岑参二人 。除此之外,这个时期还有许多文人也创作了数量不等的边塞诗,他们也是边塞诗派的成员,如王昌龄,卢纶等 。

盛唐边塞诗的内涵是丰富的,风格也不尽相同 。高适,岑参的作品作为盛唐边塞诗的代表,其基本特征是表现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具有豪迈雄壮的风格 。但他们在共同的风格下,又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意,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高诗浑朴质实,岑 诗瑰奇峭拔;高诗豪迈中给人以深沉之感,岑诗雄壮里有俊逸的一面;在接受文学遗产的影响方面,高诗直追汉魏的特点比较明显,岑诗则较多地融会了六朝以来近体诗的成就 。从地域文学角度来看,高适的边塞诗是北方文学的代表,岑参的边塞诗则体现了南北文风的交融和鲜明的西部文学特点 。

边塞诗的繁荣除了可用大家承认的唐诗繁荣的那些原因解释外,还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当时诗人视野广阔,精神振奋,边塞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当时人热心从军和密切关心边塞,还有政治制度和英雄人物的影响 。2、盛唐时期边塞与内地联系空前加强,各族人民交往增多,交通便利这就为从军出使,漫游塞上提供了方便,实际上也就为诗人直接和间接地吸取边塞生活养料创造了可观条件 。3、在边塞军旅中有一种类似于建安诗人的写作环境 。将帅能文能武,他们延揽诗人入幕,使得诗人接触了边塞生活和战争场面,这些悲壮、雄壮的境界使诗人耳目一新,产生了写作的激情 。边塞诗多用乐府古题,这些古题一般属于乐府中杂曲、鼓吹曲、横吹曲,是'马上之曲',适于表现征战的题材 。唐代边塞诗人都亲历过边塞生活,他们的诗往往是呈献之作,呈献的对象,又是依附的边塞守塞武将,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创作目的,使得他们的边塞诗常常直接或间接地去描写征战 。边塞诗之所以在盛唐最繁荣,原因就在它那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处于全盛时期的精神风貌 。唐前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主流决不是实行民族压迫,而是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上,尊重各民族的独立自主,促进各族人民的团结和民族文化的融合,这就大大激发了盛唐文人讴歌强大国力的自豪感和民族自强的信心 。如果不考察这些因素,仅仅把盛唐边塞诗看作开边战争的颂歌,就很难作出比较符合历史实际的评价 。

总的说来,隋唐以来一百几十年中,由于边境战争的频繁,疆土的扩大,以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对边塞生活渐渐关心,对边塞的知识也丰富了,他们对边塞不仅不感到那么荒凉可怕,而且还感到新奇 。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更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助功名的新出路 。

在这些社会历史条件下,从隋代以来,边塞诗不断增多,四杰和陈子昂对边塞诗又有新的发展 。到盛唐时期,边塞生活已经成为诗人们共同注意的主题 。但在这方面成就最高的是有边塞生活体验的高适和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也有值得注意的成绩 。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创造,大大地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 。但上述诗人的优秀作品也并不限于边塞诗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