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曲江三章章五句

【杜甫 曲江三章章五句】原文
曲江三章章五句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游子空嗟垂二毛 。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 。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 。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
 
注释
曲江:在杜陵西北五里,名胜之地 。
二毛:头白有二色 。
非今亦非古:不拟古,不谐今,确然自信 。
比屋:以不即不离见致 。
“杜曲”句:其地有桑麻竹箭之饶 。杜曲在长安,有南杜、北杜 。此杜曲为北杜 。二曲为名胜之地 。杜
移往南山:有归隐之意 。南山,即杜曲,杜甫另有诗云:“南山豆苗早荒秽 。”知其地有田园也 。
李广:西汉名将,善骑射,有飞将军之称 。《汉?李广传》:广屏居蓝田南山中 。射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终残年:有了却此生之意 。
 
赏析
这首诗当是天宝十一年()杜甫献赋不遇后有感而作 。
首章自伤不遇,其情悲切 。这一章中的五句,命意在第三句,“游子空嗟垂二毛” 。时年诗人已届四十二岁,由于生活艰难,再加上仕途不顺,头发变白,略显苍老 。前两句先以“秋高”、风折枯荷来烘托悲凉的气氛,这是起兴 。后两句以沙石相荡,哀鸿独叫来比拟诗人漂泊落魄之状 。有这种环境,又赶上这种伤心的事,诗人怎能不仰天长叹!
 
第二章,诗人的情绪从悲伤中走出来,以放声高歌来自我排解 。所吟之歌即这首有感而发的诗,这首诗不拟古,不谐今,是从心底发出 。那高亢激越的歌声振动了林木和草莽:曲江即使再繁华,我也毫不动心,富贵于我如过眼浮云 。我已经心死如灰,甘愿忍受一切不幸的折磨,我已经达观如此,弟侄何必再为我伤心流泪呢?这儿显示了杜甫豁达自制的性格,不仅能自我排解,还能劝其弟侄,实在难能可贵 。
 
第三章,写诗人志在归隐 。归意已决,故“休问天” 。归隐的计划已定好,到南山去,有修竹桑麻,那可是个风景名胜之地;有李广旧居,我将穿着短衣,随着李广,看他怎样挽弓射虎,就这样度过晚年不也很好吗?这个计划乍一看,制定得合情合理,因杜曲而想到南山,因南山而想到李广射虎 。如果只看到“移往南山”,还真以为杜甫心如死灰了,但后两句“短衣”、“射虎”,又有了亮色,诗人没有沉沦 。这如同卢云所说:“塌翼惊飞,忽遨天际 。”
 
这三章诗,前后气脉相承 。所抒发的感情也并非一悲到底,而是时悲,时旷,时谐 。如明代王嗣言:“以九回之苦心,发清高之怨曲,意沉郁而气愤张,慷慨悲凄,直与楚骚为匹,非唐人所能及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