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清 蟾宫曲·倚篷窗无语嗟呀

《蟾宫曲·倚篷窗无语嗟呀》是元代散曲家周德清的作品,选入《元曲三百首》 。元代读书人社会地位低下,因有“九儒十丐”之说 。此曲即从最普通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起,慨叹日常生活的贫苦困乏,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文人与乞丐相去不远的窘迫状况 。最后一句更把这种生活的“嗟呀”推衍至人生追求的失落与渺茫,实际是辛酸悲苦之至 。
 
原文
倚篷窗无语嗟呀①,七件儿全无②,做甚么人家!柴似灵芝③,油如甘露④,米若丹砂⑤ 。酱翁儿恰才梦撒⑥,盐瓶儿又告消乏⑦ 。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桂攀花⑧?
?
注释
①嗟呀:叹息 。
②七件儿:持家度日不可短缺的七种用品,即下面写到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
【周德清 蟾宫曲·倚篷窗无语嗟呀】③灵芝:一种名贵药材 。
④甘露:甘美的雨露 。
⑤丹砂:即朱砂,一种名贵的矿石,可入药,也可用为染料、颜料 。
⑥梦撒:没有了 。
⑦消乏:缺少 。
⑧折桂攀花:寻花问柳 。
 
翻译
倚着小船的篷窗,我无言可说,只是连声叹息 。开门七件事全没有着落,叫我怎能把一个家撑起?你看那柴、油、米,就像是灵芝、甘露、丹砂那般昂贵珍奇 。瓮儿里的酱刚刚见底,存盐的瓶儿又已告急 。茶也不见几片,醋也不剩几滴 。这七件事尚且难以为继,教我又怎么去向功名场上得意?
 
赏析
这首小令围绕“人世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俗语开展的口后来明余姚人王德章有诗曰:“柴米油盐酱醋茶,七般多在别人家 。寄语老妻休耻噪,后园踏雪看梅花 。”总算让七件事人了诗 。而在周德清以前的诗词,是不屑于留意这一类俗言琐事的 。
 
小令首句先刻画了作者本人的贫寒形象 。“篷窗”二字,今人选本多臆改为“蓬适”,其实大可不必 。“篷窗”即船窗,古人有以船为家者,所谓“浮家泛宅”,这样的生活条件自然较常人简陋 。二句应“无语”,三句应“暖呀”,引出了开门七件事的正文 。以下作者别出心裁,就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实况一一分述 。四、五、六三句鼎足对,以“灵芝”、“甘露”、“丹砂”三物为比喻先对应柴、米、油三件事 。三物有昂贵难得的共性,妙在喻物与受喻物之间存在着外形相似的联系,使三组比喻显得生动而贴切,与“米珠薪桂”的成语异曲同工 。盐、酱两件变换角度,通过容器告罄,见其荡然无存,“才”、“又”二字一气相承,困迫之状不言而喻 。其余的两件事―醋与茶,则用“也无多”的重复句式,显示了毋庸赘言的无奈心情 。这样分作三个层次,错落有致,使读者对诗人“七件儿全无”的窘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末二句再应“磋呀”,却不停留在前时的叹贫诉苦上,而是纵“七件事”的家政俗务推想向“折桂攀花”的功名目标,表现了“无语磋呀”的更深层的牢骚 。有此一笔,前文对七件事的铺排俱化作了哀怨与磋叹,而作者个人的窘困情状,也因而带上了反映元代士人经济生活贫困的典型意义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