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美凯龙的“万达梦”,已经到了梦醒时分 红星美凯龙

近30年,除了互联网圈一直在上演造富神话外,传统行业也留下了一些草根创业者成功逆袭的财富传奇 。1986年,靠着从亲属那里借来的600元,车建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从家具生意开始做起,把红星美凯龙发展成为国内家居零售行业第一家,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的公司 。
红星美凯龙由此开始拓展商业版图,从2000年北京的第一家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具广场开始,一路狂奔,甚至曾一度超越万达,成为全球第一大商业Mall,并在中国连锁百强榜中排名第3名,市值数百亿 。
不过,30余年过年,此时的红星美凯龙虽有巨头的规模,却也有家居行业大佬的烦恼 。自去年中开始,红星美凯龙就相继传出接连出售子公司股权,搞关联交易的消息,也将其“缺钱”的窘境,暴露无遗 。
由此,红星美凯龙的未来走向如何,也变得扑朔迷离 。这个曾经带着无数光环的家居界巨头,也变得焦虑无比 。
频繁割肉,难掩困局
据了解,在2020年疫情最为严重的年份,红星美凯龙的画风还是逆势突进 。然而,2021年6月初,据公告称,红星美凯龙与远洋资本达成《合作框架协议》,拟将旗下7家物流子公司以23.12亿元出售给远洋资本 。
一纸协议,让红星美凯龙彼时800亿的压顶巨债、大幅下滑的业绩数据无处藏匿 。而且,在资本市场,红星美凯龙也失意无比 。早年市值逼近千亿的迹象,也荡然无存 。巨额负债之下,红星美凯龙市值缩水超500亿,割肉补血、寻求自救已成无奈之举 。
实际上,除了“变卖”物流业资产外,早在去年3月份,红星控股就以10.3亿元的价格向远洋资本出售红星地产18%股权 。
随后的7月中,远洋集团发布公告称,远洋集团、远洋资本与红星控股正式签署协议,以40亿元获取红星地产70%股权 。至此,三方都将有效持有重庆红星美凯龙企业发展有限公司35%、35%、30%的股权,共同推进红星地产的后续开发与经营 。

由此可见,红星美凯龙的“割肉”,不可谓不频繁 。与此同时,红星美凯龙还通过定增融资,来为缓解自己的资金压力 。据了解,彼时通过定增融资和变卖资产,红星美凯龙累计将获得超过70亿资金 。
而且,据去年3月份消息,红星美凯龙旗下商管版块爱琴海集团也有计划上市,倘若一切如愿,预计也将可以获得100亿以上的资本加持,短期内或许可以解决其燃眉之急 。
不过,一味的拆东墙、补西墙,自然不是长久之计 。摆在红星美凯龙面前的难题,也并非一朝一夕 。想通过“舍车保帅”的方式自救,也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
激进背后,暗藏危机
众所周知,传统家居行业一直严重依赖线下,即便互联网行业发展如火如荼,各大家居企业也没有借上时代的东风,转型也纷纷折戟 。
究其原因,很少有企业能做到家居行业的宜家那样,同时兼顾品牌、规模、运营成本,还有用户体验 。
正如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曾经对其宣传:“美好的生活需要诗和远方,更需要沙发和床 。”但是要知道,座椅板凳、床与沙发等产品,用户消费前都是高度需要体验感的 。
因此,很多转型线上的家居平台都不愠不火、线上销量更是长期低迷 。所以,提起国内家居零售企业,更多人想到的是宜家家居,而不是红星美凯龙,更不是美乐乐等线上家居平台 。

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红星美凯龙加速扩张线下,也成了无奈之举,实体资产也变得越来越重 。据公开资料,2015年到2019年这5年,车建新为了快速占领家具市场,进一步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开店数量激增 。
而据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公司的自营商场数量达到了92家,较2016年增加26间,平均每年新增6-7间 。而且,红星美凯龙共经营家居商场达到了478家,商场经营面积超过2424万平方米,资产体量已达千亿 。
红星美凯龙或许没有想到,疫情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重资产模式带来的负担,终究成了红星美凯龙的后遗症,并在财报上凸显出来 。
据过往财报显示,2019年,红星美凯龙营收164. 6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4.80亿元,2020年,红星美凯龙营收142.4亿,同比去年下降了13.56%,归母净利润为17.32亿元,同比去年下降了61.37% 。营收、利润双向大幅下滑,甚至已经成为近年红星美凯龙难以逆转的趋势 。
据媒体报道,2021年4月,红星美凯龙位于西安的某家大卖场生意冷清到门可罗雀,空铺率居高不下 。营收逼近冰点的压力之下,红星美凯龙甚至依靠引入幼儿园、培训中心甚至篮球馆等非相关业态入驻,并逐渐与其家居定位渐行渐远 。由此带来的消费者投诉,也是屡见不鲜 。
由此不难看出,在红星美凯龙过去的激进姿态之下,暗藏了各种危机,并在疫情过后集中暴露出来 。尽管其也在拼命自救,但是背负逾千亿资产的红星美凯龙,已经临近资不抵债的边缘,多少有些积重难返的意味 。
多年过去,疫情对线下业务的影响并未彻底根除,红星美凯龙的未来命运,依然难以料定 。
红星美凯龙难圆“万达梦”
随着红星美凯龙的资产变重,其自2021年开始,也从两方面进行“减肥瘦身” 。
例如,其打出“轻资产、重运营、降杠杆”的口号,试图加强轻资产的委管经营模式,并渗透商场、特许经营等商业地产项目 。
与此同时,红星美凯龙也在线上不断发力,缩小在数字化方面与其它新零售模式的差距 。
另外,红星美凯龙在变卖资产的同时,也不断融资输血,减小负债压力 。
实际上,红星美凯龙之所以受重资产的负累、背着包袱前进,是因为其一直有一个“万达梦” 。
早年,其投资的触角,更是伸向了物流、家装、金融和传媒等多业态 。这对于一家经营家居商场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四面开花,摊子铺得太大 。在战略缺少聚焦的同时,也导致现金流的流转,捉襟见肘 。
根据企查查数据,红星美凯龙累计对外投资项目达57项,其中2018年对外投资最为激进,当年投资项目达24起 。此后,红星美凯龙更是涉足了家装、以及家居产业上下游企业以及与人工智能相关家居类产品制造企业 。
横向合作的平台更是包括了跨度较大的社区团购、美妆经销、英语培训、户外运动装备等 。
而且,2008年,红星美凯龙曾以2.53亿元获得了金科6%的股权,成为金科第一个战略投资者,由此,也成为其改弦易辙的信号 。
次年,红星美凯龙甚至直接创办了红星地产,开始自己投身房地产发展的浪潮之中 。
时隔10年后,红星地产也正式宣布向千亿房企进发 。截至2020年底,红星地产在天津、重庆、苏州、太原、金华、长沙等全国53座城市累积拥有项目111个 。
至此,也不禁令人质疑,这还是曾经那个靠家具起家,在家居业叱咤风云的巨头吗?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2020年4月,红星美凯龙实控人车建新又以47亿接盘了融创出售的金科11%的股份,在疫情形势尚未明朗的大环境下,逆势扩张地产业务 。
只不过,这样激进的势头没有持续多久,就传出了红星美凯龙接二连三变卖资产的消息 。
实际上,红星美凯龙受到拖累的,不只是房产业务的重资产,更有早前传闻会独立上市的爱琴海 。据了解,爱琴海是红星美凯龙旗下进行城市综合体及商业购物中心筹建、招商、运营的管理平台 。前身是红星商业,2018年作为新的商业管理品牌“出道“ 。
在其拥有庞大的商业地产资源后,爱琴海如果能借着资本市场的商管风口顺利上市,融资或高达百亿,整个红星美凯龙也将更有想象空间 。

据了解,2021年初,爱琴海集团密集与各类资产管理项目签约,在上海、西安、大连、临邑、辉南等地与近10个项目签署了合作协议 。其中除大连两个项目外,其余均为爱琴海购物公园及爱琴海城市广场项目 。
不过,红星美凯龙看似高举高打,实则在布局爱琴海业务上一波三折,甚至不惜重金,挖来天虹、铜锣湾、万达等多个大型商业集团摸爬滚打的商业老将张华容,担任商业地产集团执行总裁 。
专业人才到位后,红星美凯龙更是大刀阔斧,在全国百余个热门城市拓展商业地产运营,甚至到处都是红星美凯龙的爱琴海购物公园 。
实际上,早在2013年,车建新就喊出天大的目标,2020年要开出100家爱琴海购物中心 。
然而,灾难也正出现在其准备实现宏伟目标的2020年 。彼时恰逢疫情,北京太阳宫爱琴海购物公园正式终止营业 。而且,据了解,在这个官宣的时间之前,商户们提早几个月就已经接到了闭店的通知,原因是业主方收回物业,租赁合同终止 。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太阳宫爱琴海购物商场,是红星美凯龙旗下的第一个商业项目,但是关门的却不是最后一个 。例如,早前知情人士对《凤凰WEEKLY地产》表示,爱琴海内部人员曾经对他透露,当时全国18个托管的项目中,有六七家都烂(尾)了 。
除了扩张速度过快外,爱琴海也因为模式与万达的“旧版本”运营模式过于相似,而频遭质疑 。要知道,爱琴海的掌门人张华容是万达商业重要的创始人之一,因此在团队风格、运营策略等方面,也几乎是万达的翻版 。
但是彼时的万达,早已在进行运营模式转型,爱琴海的“跟风”,早已成了步人后尘了 。
结语
红星美凯龙本来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在家居行业的品牌影响力、无数线下门店等渠道资源,奈何却走了一条并不擅长的路线 。因此,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手握一手好牌的红星美凯龙,打了一手烂牌,才落得如今难以收场的地步 。
要知道,万达发展至今,其模式甚至已经经过5次里程碑式的迭代 。而红星美凯龙一味模仿的,却是其过去相对陈旧的模式 。因此,即便其行得通,恐怕也无法与万达长年累积的行业资源、以及赶上的时代机遇同日而语 。
【红星美凯龙的“万达梦”,已经到了梦醒时分 红星美凯龙】经过几番折腾,红星美凯龙或许只能无功而返,而其“万达梦”,恐怕也是时候醒醒了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