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考公式

一、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1、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
(2)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

(3)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
(4)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
(5)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
2、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3、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 。2、接触面不光滑3、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
4、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考公式】(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

二、高考物理必考公式1、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
2、圆周运动中向心力公式及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的公式 。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三大方程 。
4、平抛运动两个方向上的位移公式 。
5、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
6、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式U=E*d及电势差与电势能的公式 。
7、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
8、圆周运动中向心力公式及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的公式 。
9、匀变速直线运动三大方程 。
10、平抛运动两个方向上的位移公式;x=v0*t;y=1/2*g*t^2 。
1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
12、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式U=E*d及电势差与电势能的公式W=q*U 。
13、动量守恒定律m1v1+m2v2=(m1+m2)v共;凡是规定动量为考试内容的试卷,动量守恒定律是必考的 。
14、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的公式Bvq=m*v^2/R;研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最关键的公式 。
1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B*L*v;电磁感应最核心的公式,联系起运动学、磁场、电路之间的桥梁 。
16、机械能守恒定律:mgh1+mv12/2=mgh2+mv22/2 。
17、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qq/r2 。
18、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 。
19、电势差的定义式:u=w/q 。
20、欧姆定律:i=u/r 。
21、电功率的计算:p=ui 。
22、焦耳定律:q=i2rt 。
23、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b=f/il 。
24、安培力的计算式:f=bil 。
25、洛伦兹力的计算式:f=qvb 。
26、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δф/δt 。
27、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