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长需要哪些报志愿知识?填报志愿家长要注意什么事项?2022年

01、从高考谈起,志愿规划与高考同等重要
什么是高考成功?考入名校才是高考成功吗?可是考入名校的毕竟是少数 。更多高考分数没有那么高的同学没有考入名校,高考就一定不成功吗?所以对高考成功要有一个科学的定义 。我认为高考成功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是考得好 。考得好比较好理解,就是尽自己的努力考出好成绩来,高考成绩毕竟是志愿规划的基础 。第二是报得好 。报得好又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尽最大可能把自己考出来的成绩充分利用上,能够录取层次更高的大学和专业;一个是选择的大学和专业符合自己的生涯规划特征 。因此从高考成功角度看,志愿填报与高考同等重要 。
高考志愿规划常常被简单理解为挑大学,选专业 。这个理解没有错 。因为志愿规划最终就是落实到选择适合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但是全国有几千所大学,我们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所有的大学和专业 。也没有必要这样做 。怎样选择适合自己心仪的大学和专业,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法 。目前我们认为采用考生定位法做志愿规划,填报高考志愿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方法 。
研究发现各个大学每年在各个省市区投放的招生计划是相对稳定的,虽然录取分数线会有些变化,但是各个大学以及专业在各省每年的录取排名位次是相对稳定的 。这样如果知道了考生在本省的排名位置,就能大致知道考生能被录取的大学的排名位置 。这样就只需要研究和了解与考生位置相近的大学以及这些大学的专业 。大大缩小了研究的有效范围,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效率 。
02、考生定位法,考生和家长要做什么功课
高三家长没有不关心考生的学习成绩的 。但是考生进入高三之后,家长要从关心考生学习成绩逐步过渡到关心考生的学习成绩所对应的排名位置 。目的是为使用志愿规划最基本的方法,考生定位法做准备 。
考生定位法的第一步是了解考生在本省的大致位置 。在高考前,这个工作不要求做得太细致,因为从当前到高考还有一段时间,考生还可能进步,也可能退步,最终还是要以高考成绩为准 。但是当本省还没有全省模拟考试成绩排名可参考的时候,也不是就不能大致定位 。因为考生的中学会经常进行全年级的模拟考试或者统测,考生通过自己就读的中学获得在本校的高三年级排名是很容易的事情 。通过这个本年级排名可以简单推算考生在全省的排名位置 。举个例子说明 。
例如考生甲在中学模拟考试年级排名为300名 。考生可以通过学校老师了解往年本校排名300名的考生被哪些学校录取了,例如被S高校录取了,而S高校往年在本省的录取排名为20000名,那么这个20000名就是考生甲在本省的大致排名位置 。如果本校有多个300考生的往年录取排名,可以取平均值 。
这个方法不一定很准确 。但是我们在这个时候也不要求太准确 。因为考生本人的学校成绩也还在发展和波动中 。主要有个大致定位就足够接近与考生成绩层次大致适合的高校层次了 。随着高考的临近,学校或者市、区、县等还会有多次这样的考试机会,用类似的方法能得到考生每一次的排名变化情况,并判断考生是进步了或者退步了 。家长可以做一个简略的图表,横坐标是按照考试日期排列的每一次考试,纵坐标是考生在每次考试中的排名(请注意,一定是排名,不是成绩) 。把每一次得到的坐标点连接起来,就能一目了然看出考生在某个考生群体(全省、全市、全区县、全校)中的排名变化情况,判断考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找出进步或者退步的原因 。
知道了考生在全省的大致位置之后,我们的目的是为自己建立一个未来填报志愿的目标高校群作为备选高校 。我们以考生在全省的大致位置为中心,向上向下大致确定一个位置范围,查阅往年在本省招生高校的录取位置,找出一定数量的高校作为自己重点研究的目标高校群 。一般向上选择比自己位置高的学校掌握不超过等效10分,比自己位置低的高校掌握在30-50分,甚至低到估计考生所在批次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压线位置 。目标高校群的数量不能仅仅等于欲填报志愿允许高校的数量,至少应当增加一倍,以利于未来的选择和取舍 。随着高考的临近,在每一次模拟考试之后都可以再一次调整目标高校群的范围,使自己的研究更加逼近真实的目标高校 。
得到目标高校群之后要做的工作是更加琐碎细致的准备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家长要借助自己的阅历、经验和知识,结合考生的的性格特征、生涯规划合理规划未来志愿填报 。比如审视目标高校群中的高校的专业是符合考生的专业方向,高校所在的城市是否是考生可以接受的地域范围等等一系具体问题 。即使调整和更换备选高校 。最终在高考后以最终公布的成绩排名为依据填报志愿,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志愿规划 。如果家长从高三甚至更早就开始在每一次考试后都为考生做定位并调整目标高校群,到高考后志愿填报就会变得轻车熟路了 。
03、适应新高考改革要进行的一些准备
我国目前已经有超过一半的省份实施了文理不分科的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改革后虽然总分仍然是重要的录取依据,但是考生在高一阶段有一个选科机会 。在传统高考的“3+1”模式下,考生需要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和综合(文综:历史、政治、地理;理综:物理、化学、生物)都是必考的统考科目,考生只需要选择文科或者理科即可,无需选择科目选择 。但是在新高考的比如“3+3”模式下,语文、数学、外语是必选科目,而其余三科可以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六个学科中任意选择三科作为高考考试科目,可以有多达20中不同学科组合的选项 。而在新高考的比如“3+1+2”模式下,语文、数学、外语是必选科目基础上,再在物理和历史中二选一首选一科,而其余四科可以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个学科中任意选择两科作为高考次选考试科目 。这就给了考生一个机会尽量选择自己的优势学科,舍去成绩偏低的、或者不喜欢的短板学科,达到提高总分的目的 。这里可以有一定的技巧 。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高一需要完成选科与未来志愿填报专业的选择密切相关 。比如有一些专业要求考生必须选物理才能填报,如果考生放弃了物理学科选项,就等于放弃了这些专业的填报权利 。考生需要通过本省考试院网站提前了解各个高校各专业在本省招生的选科要求,综合权衡后做出选科决策 。偏理工科的考生特别要注意,选择了物理,几乎就有权利填报90%的专业 。需要注意,不同高校的相同专业对选科的要求未必相同,同一高效各个专业对选科的要求每年也可能变化 。要以本省考试院当年公布的选科要求为准 。
04、充分学习了解教育部和本省
当年的高考政策和历史数据
我国高招录取采用的基本上是全国统考,分省计划,省级招办投档,高校完成专业录取的办法 。因此提前学习和了解教育部和本省的高招录取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把参加高考看成是一场竞赛,那么需要熟悉并消化的高招录取政策就是竞赛规则 。
每年教育部和各省都会制定并公布的一个文件叫做《XX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这是最重要的高考文件,被称为是当年高考的“根本大法”,考生和家长必须认真阅读 。这个文件对当年高考从报名、体检、考试、招生章程、分省招生计划、录取、电子档案管理、信息公开、招生管理和违规处理等方面都作出详细的规定 。特别是当前处于高考改革时期,各省改革进度不同,造成不同省份的招生规则也不同,考生和家长必须充分重视这个文件 。此文件一般在年初发布 。
除此以外,还要特别关注本省为高考改革专门发布的文件上相关规则的不同,已经实行高考改革的省份,在完成了文理不分科和批次合并后,主要有专业平行志愿和院校专业志愿组平行志愿两种模式 。还要从本省考试院网站了解大学不同专业/院校专业组对考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选课要求 。即便是尚未开始高考改革的省份,虽然还采用传统的分批次平行志愿,但是也会存在一些小的改革,例如批次合并等 。无论是改革省份还是未改革省份,提前批次招生大都还采用最原始的顺序志愿(梯度志愿)模式 。而艺术类和体育类招生的规则就更加复杂,也是这几年变化最大的部分,几乎一年一变化 。各省各校规则都不相同 。这部分考生必须充分关注 。如果您对上述这些名词感觉很陌生,就说明需要学习了 。
在了解了教育部和各省的招生政策之后,还需要了解你所关注的目标高校群中各个高校的招生政策 。要仔细研读高校的招生章程 。在当年高校尚未发布的时候,可以先从高校官网上下载上一年高校的招生章程 。高校的招生章程中一般包括校名、校址,办学层次,办学类型,招生计划和预留计划规则,专业要求的外语语种,身体状况要求,学费标准,资助政策,颁发学历及学位证书情况等 。最需要重点关心的进档考生的专业录取规则,比如如有无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有无对单科成绩的特殊要求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 。避免成功投档考生遭遇退档 。
大学专业设置情况可以在大学官网了解,也可以从大学正规发行的宣传手册上了解 。不仅仅要了解招生专业名称,还要了解专业的实质,即这个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 。如果不能直接从高校老师处了解到真实情况,可以通过高校的招生网站关注相关专业开设的课程结合毕业生就业的去向就比较容易判断 。
各个高校以及专业在本省录取的历史数据是准确填报高考志愿最重要的数据 。各个省考试院每年会汇总这些数据发到考生手中 。这份资料的名称在各个省市区不尽相同,但是内容大致相似,常常收录了各个高校过去三年在本省录取的历史数据 。例如在北京叫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分数统计 XXXX-XXXX年》 。这份材料一般在高考前都能发到考生手中 。各个高校也会在自己的招生网站公布这些数据 。在志愿填报之前,考生和家长务必要了解自己确定的目标高校群的历史录取数据 。
高校各个专业在各个省区的招生计划由于每年都有变化,并且需要由各个高校提出,报教育部批准后,交由各个省市区考试院汇总公布,因为常常在高考后考生才能拿到这份资料 。这份资料的名称在各省也不尽相同,但是内容大致都是各个专业招生数量和招生要求 。例如在北京叫做《北京市XX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是由北京考试报出版的 。考生做志愿规划必须要以当年最新的招生计划为准 。
考生定位需要的最重要数据是每年的《高考考生分数分布》,也叫一分一段表 。这个表格上罗列了本省市区高考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每一分分数段的人数,考生和家长可以查到任意高考成绩对应的考生全省市区排名位置 。通过当年的《高考考生分数分布》查到考生自己的排名位置,用这个位置从往年的《高考考生分数分布》上查出对应的往年高考分数,得到的就是考生分数对往年的等效分数 。从而参考往年高校的录取分数判断考生被高校录取的可能性 。
为了读懂高招政策,有一些基本概念必须首先搞懂 。笔者仅在这里罗列,不再一一讲解 。如果考生和家长感觉还不太懂,是很容易通过学习掌握的 。作为志愿规划的一项准备工作考生和家长必须掌握 。
录取批次、本科批次、专科批次、提前批次、批次录取控制线、投档、录取、投档线、录取线、平行志愿、顺序志愿、专业平行志愿、院校专业组、分数优先录取规则、专业优先录取规则、专业分数级差录取规则、退档、平行志愿退档、顺序志愿退档、征集志愿 。
05、充分利用各种特殊招生的准备工作
特殊招生是指除了常规根据考生分数投档录取的基本模式以外的一些特殊招生录取方式 。除了教育部每年公布的《XXXX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基本要求》中规定的艺术类专业招生、高水平艺术团招生,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和保送生以外,还有各个高校的各类专项计划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强基计划招生等 。这类招生的共性是虽然都要求考生参加高考并获得文化课成绩,但是与普通类招生相比,对文化的的录取标准有所下降 。由于不同的特殊招生类型要求的条件和降分程度都不相同,考生和家长首先要参考高校同类特殊招生上一年的规则自己衡量评估一下是否适合自己参加 。如果不适合,就不用再为此分心牵扯精力;如果觉得适合,就要按照相关特殊招生的政策规则去积极准备,充分利用特殊招生考取比自己高考成绩层次更高的学校或专业 。
例如一些考生的高考成绩不佳,估计与一些985/211高校的投档线还有一定差距,但是考生本人具有较高水平的体育运动特长,就可以报名参加一些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的考核,考核通过后能够获得降分录取资格 。考生本人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专长,就可以报名参加一些高校的高水平艺术团的考核,考核通过后也能够获得降分录取资格 。
部分高校的综合评价招生对于那些在个别学科有短板,但是另一些学科成绩却有十分突出的偏科奇才,或者综合素质很强的考生,是很值得关注的 。综合评价招生会在高考前进行报名,提交申请材料进行初选,初选合格的考生再进行一个综合评价考核 。最后的录取依据是高考成绩、平时成绩和综合评价成绩各占一定比例权重,按照总的综合分数确定录取 。这对于一些偏科优秀考生的录取十分有利 。由于综合评价招生有面试环节,对于那些比较善于外向表达自己长项的考生也是比较有利 。考生可以事先根据高校往年的考核方式和考核题目熟悉这种考试,以便争取更多机会 。不是所有高校都有综合评价招生 。考生和家长可以在当年春节后开始关注各个高校发布的综合评价招生简章 。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自2022年起,在36所985名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 。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 。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参加强基计划的高校都是非常优秀的名校,如果考生对自己仅凭裸考成绩能否考上没有把握,自己又愿意学习基础学科的专业,这也是一项非常好的选择 。只要考生在综合考试中表现出色,即便高考总分差一点也有希望被名校录取 。
除此以外,还有体育类招生、艺术类招生等也都是针对那些有一定体育或者艺术造诣的考生设置的 。需要经过专业考试达到一定标准,能较大幅度降低高考文化课录取标准的途径 。还有各种高校专项计划则是面向农村等贫困地区实施招生,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考生给予高考成绩降分优惠录取的极佳途径 。
06、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专业,避开身体弱项短板
高招录取除了对考生分数有要求,各个专业对考生身体也有要求 。政策依据是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 。根据指导意见,高校/专业对考生的身体要求,分为“一、患有下列疾病者,学校可以不予录取”、“二、患有下列疾病者,学校有关专业可不予录取”和“三、患有下列疾病不宜就读的专业”三大类 。每一大类下面又有一些分项 。第一类是考生有重要脏器疾病或传染病,今年不适宜报考,建议考生先治疗疾病 。比较多出现的报考限制是第二类和第三类 。第二类是相关考生不宜选报的某些专业 。例如高考体检结论为“限报第二部分第4、5”,就是指 《指导意见》第二部分的第4小类和第5小类的情况罗列的专业录取受限 。比如“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不能录取飞行技术、航海技术等专业,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4.8者,不能录取轮机工程、运动训练等专业 。第三大类“不适宜就读的相关专业”,主要是指考生的身体条件虽能坚持专业学习,但今后可能会影响考生在该专业的就业和发展 。考生应慎重地选报 。所以考生在高考体检完成之后,要根据体检结论,仔细阅读《指导意见》,避开个人身体弱项选择专业 。否则会有退档风险 。
07、获取高考政策和数据的途径
谈到这里,考生和家长会开始感觉志愿需要准备的内容众多而无从下手 。我们在前面的文字中已经提到了一些政策和数据的来源 。在这里我们给出几条建议 。
1.勤动手:有关志愿信息全掌握 。如今网络数据很发达,家长要多从网上了解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有关高考的政策和政策的变化以及解读;了解大学和专业以及大类专业以及院校专业组的相关信息等 。一面搜集信息,一面记录和消化信息的过程也是不断了解高考政策、消化已有信息的过程 。网上数据很多,但是要注意权威性与丰富性相结合 。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本省考试院网站、各个高校招生网站的信息最权威,但是明显不够“解渴” 。还需要从各类民间机构网站补充和丰富信息 。当然需要鉴别信息的真伪,解决的办法就学习 。当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一定程度了,我们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
2.常动腿:多听多看讲座,多参加咨询 。每年正规机构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都会组织各种线上线下高考志愿填报讲座 。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也会有相关宣传咨询节目 。高校会组织各类的校园咨询会 。不断地交流和沟通,既能释疑解惑,也能及时获取某些关键信息 。
3.多动脑:与考生多沟通挖掘孩子潜能 。由于高考这一年,考生的学习和复习会非常繁忙 。有关志愿填报的准备工作,家长要承担得更多一些 。但是家长切记这些都不能脱离孩子进行 。要根据孩子的优势学科或突出能力,发掘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潜能,让孩子的长处与志愿填报的专业能结合起来,规划一份适合的志愿 。
大学排名网:
高三家长需要哪些报志愿知识
【高三家长需要哪些报志愿知识?填报志愿家长要注意什么事项?2022年】

    推荐阅读